情绪这个词,很有意思,情绪本身,只是一个名词,可以有好的情绪、坏的情绪、一般般的情绪,它是一种我们对事物的反应而产生的心理状态。
但是一旦加上一个“化”字,这个词“情绪化”似乎往往在我们的意识里是个不太好的词。
情绪化,往往是说我们对于事物的反应太过感性,它经常等同于一个成语:意气用事。当然事实上,情绪化也并不完全带有贬义,比如我们说一个人太善良,也会说他情绪化,太过容易被感动。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现代人开始被“情绪”占据,被控制。这也许是很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1 现代人的压力
今天几乎很少有90后、00后自己能买得起房了,这就是个最现实的问题,多半都要接受家长的帮助。
即使房、车家里可以帮你解决,还是有不少朋友在都市难以生存,各种小额贷款、各种消耗友谊去借钱,而现代人的这种压力,其实有时候我们自己可能并没有意识到,它可能并非真的存在,往往是我们“自导自演”,到后面却变成了真的压力。这就和下一条有关了。
2 物欲:一个永恒的恶魔
很大程度上,这要归功于互联网的几何式发展,它让资讯的传播变得极其迅捷,这就使得很多广告、营销也可以极快地、精准地抵达到每个人。
当大数据发现你可能最近对照相机动心,我们周围就有同事遇到这样“可怕”的例子,他就是当时在考虑要不要买个单反玩玩,但毕竟价格都不低,于是他当天就收到了天猫的推送,正是一款非常合适的、价格几乎快突破他的底线的佳能的单反,然后就这样下单了。
物欲这个东西,和很多情绪也有关,比如妒忌、虚荣、羡慕、满足感,而它还会带来:压力!
原本不必的消费,因为物欲,使得你可能之后自己都纳闷,怎么当时竟然会想到要买这样的玩意儿。
所以如果我们假设一个人在北上广,一个月可以挣6000元,租个房子,如果是合租,可能也就大概1500元去掉,剩下4500元,一天吃个饭花掉50元左右,这样还是可以剩下3000元左右,再除去买衣服之类的,应该还是可以有点盈余的,不至于说动不动就借钱、借贷。
而一旦物欲发作,可能你一下子就买了一个价值超过10000元的东西,透支了几乎五个月的盈余,那你当然会充满了压力,从而变得情绪化。
3 其实,我们本身也喜爱观看“情绪”
首先,是我们对于“情绪”一类的东西,开始热衷了。回忆一下自己平时爱看的那几个抖音号,其中肯定有一些特别“咋呼”的。
可能是超级搞笑的,也可能是超级悲伤的小短剧,或者是那种专门发人吵架的视频号。为什么呢?
很简单,因为看完很爽,产生了“颅内高潮”,当我们越来越难以或者有时候是懒于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高潮”,我们发现,啊!原来这些短视频、这些微博可以可以让我们达到同样的效果,而这个成本仅仅就是一些流量而已。
久而久之,我们热衷于观看这些“情绪化”的表演,而这就埋下了危机。同样地,很多大爷大妈喜欢看那些调解类的综艺节目,或者是狗血肥皂剧,也是一个道理。
我们不仅自己情绪化,还爱看“情绪”,那当然是几乎要被情绪给淹没了。
4 情绪化的人,都有个通病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有时候也会如此,一旦情绪上来,我们总是关注情绪,而不是去关注带来情绪的人或事,这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
比如有时候你在工作上不如意,类似被老板批评这样的事情,你回到家,你充满了憋屈的情绪,但是可能你根本就忘记了到底是什么事情,你就是很难受、憋得慌,然后就在这样的情绪中一直睡到第二天早上。
普通人都是这样,所谓的情绪很难控制,难就难在一旦情绪上来,我们沉浸在情绪中,却本末倒置,忘了去想一想引起情绪的事情。
一旦当我们学会出现情绪之后,能够去思索情绪背后的源头,那可能你已经离成功不远了,强者都善于复盘,弱者只会沉溺其中不可自拔。
最后,说点题外话,一一近来也发现越来越难找到合适的跟大家聊的话题,大家如果有任何在生活中的烦恼、琐事、问题,都欢迎留言、私信,如果你的话题被我选上写成文章,我会送上2个简书贝和1个“超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