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镜小书生
心里模糊有个渴望,想知道,写够100万字的时候,会遇见这样的风景?产生怎样的蜕变?想知道写作的力量能在一个普通人身上焕发出多大能量。
刚开始练习写作的时候,参加日更,想下笔写下300字都难。对于当时的自己来说,不说100万字,10万字都是一个天文数字。写够100万字,想都没想过的事情。
文字一个个的敲,想法一个一个的浮现,笔下完成一篇一篇的内容。写作在一点一点的撕裂宽度。这个阶段,脑洞大开,看见什么东西,什么物体,凡是摄入眼帘的东西,都想写一写,描一描。
这样的阶段大概过去半年,开始意识到,写的东西,太口水话,语言逻辑也不够合理,该着重描写文章细节时,却一笔带过。
开始嫌弃写的东西很多,也很散,写的东西浮于表象。
于是,又改进,每次写之前先打腹稿,定好标题,想好需要写的三至五个观点,支撑观点的案例或小故事,也做到心中有数。
后来,又意识到,举例用的案例或小故事,多平庸,经常被引用成烂大街,不够新颖。
于是,又要求自己多关注,多发现新颖又少人用过的案例或小故事。一旦发现,立即记录或摘抄下来,等待合适时候就能用在文章里。
就这样一步步的蜗牛般挪着步,下笔书写速度越来越快,越快越感受写作快乐,也就越喜欢在空暇时间,打开简书,刷刷的敲下想表达的内容。
这些表达的内容,更能深入的深挖个人的思想与交流,比现实交流来得更深入。这对精神世界有点要求的人来说,这样的方式,其实是挺舒服的脑运动。
写作成为脑运动方式,你说,写的人能觉得难受,觉得不舒服吗?就好像问经常运动的人,运动难受不?他们回答,不运动才难受咧。
在进入写作舒服感觉意识流的时候,练习写作的数字一下子突破10万。乘着这样的感觉状态,20万字也写完了。
这个时候,开始想写得专业一些,垂直类文章。于是,这个阶段多是写工作技能与工作技巧。
比如网店运营类干货《产品管理》、《数据管家》、《访客详情》、《金品中心与智能中心》、《直通车营销》。
比如网店打理类干货《如何设计一张海报?》、《如何打造一款转化率高的产品详情页?》、《如何装修旺铺?》
在写工作干货的同时,还密集插针的开了写作文集,文集名字叫《零基础日更千字文写作指南》。
在这两者类型写作裹挟下,练习写作的文字很快突破40万字。
在快要抵达50万字的时候,我反而放慢了脚步。有段很长时间,日更数字也不过200-300字。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想象呢?一个字概括:累。歇一歇。
花了这么大的劲与时间,是没有奖励或变现。
自己与自己的对话也挖掘的差不多,工作干货总结也总结完了,写的数字感觉也挺多的。回头看,愣是没有改变自个的生活。没有写作前生活是怎样的,现在也是怎样。虽然告诉自己说,写作总结生活,可以提升思维呀。但我还是一个俗人,没有金钱的鞭策,泄气了。
泄气了,是不是就永远熄火了呢?不是。
当养成一种习惯,努力付出过某种行为,而且这种行为还是对个人有促进的时候,是舍不得放弃的。
所以,您会看见,我最近写文,发文,又开始勤快了。
一不留神,50万字,敲完了。
在这期间遇见了很多很好的小伙伴。
比如,我在简书第一个好朋友《萧小月》,有段时间大家一起在群里读书写作,还天天打卡。小月还会做好记录,记录大家阅读情况与进度。有时还会出些小点子,例如介绍她看过的经典电影,她读过的书,她见过的风景,一滴滴小细节溶进群员心里,增进大家的感情。
比如群里的小伙伴,有梅梅姐《一剪红梅》,梅姐性格温婉,谦虚低调。对于我们这些喜爱写作的新手,多是鼓励与点赞。
比如群里的小伙伴,热爱学习,敢于挑战自己的暖暖《miss暖年》。她去年开始开通自己的公众号,并开始坚持。
群里还有很多很多的小伙伴,我们都是通过写作,通过简书遇见。
同时,收获大的还有我的两位老师。
一个是周卫英老师《大师都是最善于学习的人》。感觉老师真的是很好的一个人,每天都会花时间指导群里的伙伴,也许是写作,也许是人生感悟,也许是他所见所闻。极大丰富群里小伙伴的思想与境界。
一个是无戒老师《无戒大神》,她给我最大的礼物是,在我心里困惑深陷泥潭的时候,她与她团队的精神与行动,让我感受到一股久违的活力。当然有时老师也会累,哪怕累了,面对学员,她还是保持积极努力的状态。逼着自己成长,裹挟前进,这样的精神,很喜欢。
啰里啰嗦,磕唠了这么多内容,这些都是我想表达与感谢的。
接下来,就是60-100万字的开始,到时候,又会遇见谁?产生怎样的链接?我的生活又能走到哪里?
什么时候能来到100万字呢?深深期待着。再一次告诉自己,奔跑起来,就有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