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凌晨零点还没有睡意,于是点开了阳哥哥推荐的纪录片《重生》。一共五集,一集50分钟左右,讲述从清帝退位到49年建国这近38年的历史,主要是党史。两倍速,今天上午看完,写此观后感。
北京
清帝颁布退位诏之夕,“夜,闻爆竹声甚繁,于是乎大清268年至此夕而毕”,前清大臣郑孝胥在日记里写道。一个王朝终结了,他怅然若失。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整个中华大地都陷入了抽出彷徨。
这时的毛泽东从军队中退伍,继续上学;李大钊东渡日本求学;陈独秀在安徽任都督府秘书长。他们在日后的探索途中相遇在了共产主义。新文化运动、《新青年》、十月革命、《庶民的胜利》、五四运动等一些列活动和文章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逐渐酝酿产生。
上海
这其中戴季陶(广汉人)是国民党元老,他也参加了我党的早期创建活动,但他最终没有加入我党,而离开了。7月23日,十三名代表(包括毛泽东、张国焘等)加两个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在上海召开我党的一大,后转到嘉兴南湖游船。这两地现在都是革命圣地了。
十九岁的刘仁静是一大代表中最年轻的一个,他后来说“那时没想到是那样重要的一个会议”。其实,事后参会代表们都记不清开会的准确日期了,也印证了刘所说这个感觉。于是建党节定在了7月1日,而“7月23日”据说是根据苏联记录查证的。很多伟大的气象都起于秋毫之末,起初不易被人察觉。
广州
第一次国共合作,“加仑”将军在片中一闪而过。他作为军事总顾问来广州帮助建设黄埔军校,在北伐前期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曾听说在抗战时,蒋介石向苏联求援,提及到这位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加仑”将军,希望苏联能再度派他来华支援。结果却令人大为惊讶,苏联回复说加仑是日本间谍,已经被枪决了。“加仑”是化名,本名“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布柳赫尔”,1927年412政变后秘密潜回苏联,还曾参与南昌起义,1929年“中东路事件”击败张学良,1938年“张鼓峰事件”击败日本关东军。他是苏联第一批五大元帅之一,远东方面军司令,也是苏联远东方面长期防御日本侵略的最高将领。1938年11月9日被秘密处决,罪名是:打入苏联内部的日本间谍。1956年,平反。这个事情不得不让人唏嘘感慨,因此我对“加仑”将军一直也是印象深刻。另外,如果我不是事先知道“加仑”将军,那么很难在纪录片中留意到这个一闪而过的镜头。事物中蕴含了海量的信息,而我们只能读到我们所能理解的微小部分,甚至更多的是我们想理解的部分。
南昌
周恩来第一次拍桌子。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相继发生,第一次国共合作即将完全破裂,对我党造成了沉重打击。南昌起义前夕,起义各方都已就位,张国焘突然携共产国际电报要求取消或者推迟起义。会上发生了激烈争论,两万人的绝密军事行动马上就要开始了,这个时候突然改变命令是非常危险的,周恩来愤怒的拍着桌子说:“……不准起义,我辞职不干了”。张国焘险些被枪毙,只有服从多数人。8月1日凌晨南昌起义按计划成功进行,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这一天后来成为了建军节。
在看电影《建军大业》时,我心中有个疑问,为什么叶挺率部在进南昌城被阻拦时,能够那么理直气壮的向第五军守备团长通报来意:东征讨蒋。原来此时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也很激烈,宁汉分裂,汪精卫和蒋介石之间也是剑拔弩张。叶挺当时官职副军长,隶属张发奎部,属于支持汪精卫的势力,所以他才敢公然宣称东征讨蒋,吓唬守备团长。
何长工设计的旗帜。秋收起义时部队使用了毛泽东提议设计的旗帜:红底五星斧头镰刀。设计者是留法勤工俭学回来的年轻党员何长工。还记得去年初疫情还没起来时,有个大G进故宫“撒欢”的事件,两位年轻姑娘中的一个就是何长工老革命的孙媳妇。祖辈们干革命不光是为自己,也是在为子孙们谋幸福。不过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但愿儿孙自有儿孙福吧。
遵义
第二次拍桌子。在长征前期,红军一直很被动,损失巨大。直到通道会议后,毛泽东有了一定的发言权,才逐渐改变了被动的局面。但高层分歧依然巨大,到底是北上湘西还是西进贵州,争论不下。从苏联归来的共产党人张闻天和王稼祥,在同毛泽东逐渐接触后,转而支持毛。黎平会议激烈争论后,党中央同意毛的意见:放弃湘西转向黔北。周恩来将此决议拿给没有参会但是负责军事的苏联顾问李德。李德大发脾气,质问周恩来。而周恩来愤怒的拍了桌子后离去。此后李德逐渐失去了军事指挥权。
遵义会议开了三个晚上,非常尖锐,博古自始至终主持了这个否定自己的会议,尊重了每个人表达意见的权力,成了踏踏实实的老实人。毛泽东大放异彩,奠定了他在党内的地位。回家后毛对贺子珍说“……我也有了发言权。”人微言轻,有地位才有发言权。
我回想起曹操的一个评价“知错改错不认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但是很多时候不能认错,认错就要负责。颜面扫地,威信顿失,甚至被别人纠正小辫子不放。就如同走了一招“窝心马”,时刻惧怕被中炮镇住,需要非常高超的技巧才能挽回。所以很多人会为推卸责任而找替罪羊,曹操要“借人头”,林则徐要被贬去伊犁。如果人人都推卸责任,那么这个团体肯定是松散的,所以我党反其道而行之,大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开诚布公把问题摆出来,反而能解决问题,凝聚人心。责任与担当,这里有很深的学问。做的好,有胆识有魅力,化危为机;做不好,一竿子打死,终生污点抬不起头;须知有担当和背黑锅是两码事。
延安
李克农,龙潭三杰此时只剩下他一人了。他带领一个小分队来到延安打前站,这里还在东北军的控制之下。两天后张学良坐飞机来到延安,会见周恩来。“败家子”又开始“玩火了”,8年前子承父业割据东北,不为父报仇斗日本,却挑起中东路事件被苏联一顿暴捶;6年前挥师入关,陆海空军副司令何其威风,东北沦陷,“不抵抗、挺着死”;现在流落到西北窝囊受气,突然想起家在松花江上,要扛起抗日救国大旗,就先把“领袖”抓了,通电全国逼他抗日……我党当然支持他,敬他是条汉子,可惜他是国民党,是东北军,他父亲是张作霖。长命百岁到能听周杰伦的《黑色幽默》,也算是塞翁失马了。
另外一“张”也来了延安,也没好下场。在翻过雪山后,中央红军和张国焘的红四军回合。毛泽东和张国涛是十多年的老相识了,但他们却一直是貌合神离。红四军实力强的多,这让张心生欢喜,却看不清形势,他一度和中央产生严重分歧,甚至威胁中央。“草地”上,毛主席带着右路军迅速北上,脱离接触,攻占腊子口,顺利通往陕北。张则带队南下,另立中央,遭遇各种失败后折返来到延安。这时的他自然不受欢迎了,受不了严肃批评,再次开溜了,这次是他孑然一身投靠国民党了。而毛泽东在接受西方记者问题“何时是最黑暗的时刻”时说:“在草地与张国焘之间的斗争。当时党内面临着分裂,甚至有可能发生前途未卜的内战”。我经常只看到斗争的结果,看不到斗争的过程,这过程有时是复杂艰辛的。斗争的结果往往难以预测,但过程中的道理是稳定可鉴的。
知识青年来延安“朝圣”,他们找到毛主席座谈,毛主席教他们为人民服务,做党的喉舌;外国记者来延安采访发现“红星照耀”;一个农名来延安赶集说“(雷电)咋不打死毛泽东”,于是开展了大生产运动,有了南泥湾。
我没想到蒋介石也去过延安,不过那是在解放战争中了。胡宗南攻占了延安,不过是座空城。蒋介石特意飞过去,专门看了毛泽东住过的窑洞,看了一转匆匆就走了。而毛泽东意在用延安换取全中国。他俩第一次见面应该是在广州国民党的一大上,第一张也是唯一一张合影就到了在二十多年后的重庆会谈时,此后他们再也没见过面了。
日后好见面。片中毛主席说了两次这个话。上井冈山前,部队士气低落,逃跑的战士原来越多,毛主席召集大家说:“人各有志,不能勉强,想走的可以,你报个名,打个招呼,给你发路费,今后好见面……”,更多的人选择留下来;第二次就是在胡宗南攻占延安后,他说在“我在延安住了十来年,现在一有战争就走,我无颜对陕北乡亲,日后也不好再见面……”。一句“日后好见面”,充满着人情味,彰显出了人格魅力,值得学习。
北京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啦”
38年,经过一代人的奋斗,铁血淬炼,轮回重生,中华民族踏上了新的征程……
回看历史风云,跌宕起伏,让人叹惋唏嘘,也让人心胸开阔。反观眼下人世,为蝇头小利而勾心斗角,为房前瓦后的田土渠水而斗气争利,比比皆是。是今人之幸乎?感惭无功同尘,感叹伟人稀有,感谢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