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七级大风,窗外面真是呼啸得很。
生活在西藏和西北的人,脸上通常都有一块红晕,小的时候不理解,直到有一天一个南方朋友说你们北方的气候还真是干燥,让我这张南方的脸都快抽抽了。这才明白过来,那脸上的红晕是西北的冽风刮下的伤痕。
伤痕是不美的,没有谁愿意在自己原本天然的脸上刮出些印记来。但是什么叫天然?就是在大自然的共存中逐渐留下来的东西。温室里的小花小草可能长得很好,就是不能哪天想不开了去外面吹吹风,一辈子如果可以的话,待在温室里就很好,没必要去折腾,纵使有那么多的人折腾出了大富大贵,也要知道折戟沉沙实在是太常见不过。一个人在一辈子里能认识多少人?可能几百,深交的几十,便利的互联网给了我们打破空间的机会,能从他人的文字里看到不一样的日子,也能看到不一样的可能。
这里先说一类人,很多时候我也在其中,不过现在看得比较清楚。
年纪轻轻就大讲情怀的人。可能是对于生活的无力感无所适从,刚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们总得找点什么东西来填满自己空虚的心,这个时候情怀这个东西就很自然地走进了生活。再加上自己拉不下脸来找别人请教,也不愿意在书本里寻找答案,就在那里狠命地讲情怀、灌鸡汤。其实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这样的人非常多,多到只要你想就能凑出好几个群来,报团取暖嘛,只是这取暖的火只能加速自己的死亡,别无它用。
情怀这东西从来都是老年人的权利,等到自己功成名就,甚至可以给自己写写传记的时候,情怀真的是好东西。更加深刻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自己的选择性遗忘,自己的奋斗史里面的痛苦已然全忘光,只能给后来人讲情怀,这东西讲不错,顺带还能收获别人的赞许,何乐而不为?讲情怀还有一类很大的变种,那就是讲感悟。通过自己今天经历的事总结一个道理,回去多学学数学吧,做自己年龄该做的事,该闯的时候就去闯,别小小年纪就想着给后人留下什么哲学。
和生活这头巨兽磕磕碰碰,脑袋里才能多出东西多长回路,眼神才能不是迷茫。现在的年轻人哪里有什么迷茫,只是懒,我们的身体是有记忆的,在面对社会时,只有经历过千锤万凿的身体才能岿然不动,不是天生的条件好,只是自己曾经经历过更惨的。
深度,是这个时代稀缺的东西。就看现在的内容创业,真的喊了好多年了,两千万的微信公众号又能怎样?真正持续输出内容的少之又少。就拿我自己来说,去年的时候一共写过两三篇文字,还真就是文字不是文章,在年底的时候平台告诉我超过了一半的人,竞争哪里有那么激烈。想想也是,现在短平快的娱乐太多了,学习真的是太痛苦了,我昨天拿着Python书啃的时候,真觉得还不如去搬一天砖呢。
去经历,是打磨自己的唯一方式。不要整天在哲学的海洋里跑来跑去,也不要以自己知道所谓的冷知识得意洋洋,直面生活,该哭的时候哭,该笑的时候笑,该奋斗奋斗,不要让自己照镜子的时候觉得:我怎么和去年、前年的自己长得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