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之所以觉得时间一年一年过得越来越快,是因为时间对你一年比一年更重要。
也许是我的意识比较滞后,也许是人到中年对时间的触觉敏感点已变得不一样,一早见大家都在说时间过半,我才突然意识到2016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半。大家都在感慨,有人收获满满,有人不免遗憾,终不过都是在感叹时光易逝,不知不觉一年又过半。
朋友圈里的叶子姐说,你之所以觉得时间过得越来越快,是因为时间对你一年比一年更重要。看到这句话时,我还是小触目惊心了一把。
哦,幸好,我今年的这个半年,过得还算是如我所愿,没啥大的遗憾!——因为我终于为自己活了一把。这样的感慨也许很狗血,也许很老土。但确属实情,绝无妄言。
我这半年,是给我自己时间最多的半年
这半年是我不知道多少年以来真正给自己最多时间的半年,不像以前所有的时间都给了喧嚣的生存!我有时间去书店看一晚上的书,我有时间写些不是工作报告的文字,我开设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我加入了蒲公英女性领导力培训的团队,我对很多之前积满灰尘的问题进行了思考……这些都与我之前必须要做的工作和事情无关,就像时间管理中的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我不再把我所有的间都放在应对和救火上,我开始主动地思考,积极地面对,提前干预那些人至中年会纷沓至来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让自己坦然笑迎,从容面对。
也许是我的危机意识比较浓,也许是我变得成熟起来,所以我开始提前干预,趁我还未走向那些没有激情的岁月之前。虽然在我漫漫求索的道路上,这只是开了一个头,但我知道这是理性的选择,是在曾经盲目的理性到现在不拒绝自己深层的感性而实现的真正理性的选择。只要开始了就好,不是吗?
人至中年的回望与成长——谁的青春不迷茫?
人至中年,回顾前面走过的岁月,就不得不问,这世上人纷纷纭纭,你是属于哪一种?你成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前路还远,你是否满意现在的自己?你最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突然之间,这样的问题好像瞬间回到了小学时,老师问我们的“你长大了要做什么?”这样的转念之间实在让人哭笑不得。然而在我们每一个最早被问及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有谁对这个答案有认知,我们是不是全班同学一半以上都表示自己长大了要当老师或是医生?因为我们都知道那是一个高尚的职业。可怜这个答案在求学的路上认知了很多年,到了我们终于要为自己的人生选择方向的时候,那时的我却真的仍是不知!那些年,我们也有自我认知,也有自我怀疑,所有的认知和怀疑都在懵懵懂懂中交替前行,迂回曲折。可悲的是一直也没找到答案,用最简单的词来说就是“迷茫”。就像“谁的青春不迷茫”的片名,不过不好意思,我没看过这片儿,因为觉得自己早已过了那个年龄,已没了再看这些青春文艺片的资格,但对这个片名却是深深地认同。其实白岩松也早说过,“没有一代的青春是容易的,青春是一生中最迷茫、焦虑、充斥着绝望、挑战的时候。”白岩松那个时期流行“21岁走出青春的沼泽地”,他说所有说青春美好的人,全部是在回忆的时候下的定义,亲自过的人,没有几个说过青春美好。
所以,不论青春的迷茫多么迷惘,在青春记忆里的那个自己,我们还是充满了无限的回忆和怀念。因为那时的自己,有着大把大把的时光,有时间犯错,有机会纠错。不论是什么样的时光,终究是我们亲自走过的,一路淌来,经历就是收获,所以虽败犹荣,犹苦尚甜。
人至中年的回望与成长——做个理性而成熟的自己!
随着我们对自己、对世事慢慢的认知,我们在与这个世界渐行渐至的过程中,在那些入世和出世的无数个斗转星移中,我们开始渐渐获知那些曾经年少时不懂的答案。那些我们的真心真意,人生的真谛,世界的真貌,都开始从模糊变得清晰,也从朦胧的美好,到真实的扭曲,到仍是回归本来的美好!还有那些你真正愿意为之付出,并真正让我们内心为之愉悦的事情,也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火热,浮出水面。
世界之大,未知之多,人类虽然已探索和攻克了越来越多的未知领域,但作为个体的人,每个人对未知的探索都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甚至是泡沫。有多少人在一世的光阴中,连自己都没有认清,何况是认知这个世界。西德尼·哈里斯(Sidney J.Harris)说:“世界上90%的悲哀出自于人们不了解自己,自己的能力、弱点,甚至是其自身的真正的美德。我们大多数人对自己就像完全的陌生人一样走完了几乎整个一生。”
我们谁也不愿意成为那样的人,所以,有了认知的我们,不该庆幸吗?
这些认知让我们懂得如何取舍,对世事不再无力反抗,或是充满幻想,也不再全盘接收,或是盲目舍弃,我们开始懂得理性地判断,理性地选择,不盲从,不屈从,但也不任性,不狭隘。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说:理性最终达到成熟。康德用成熟比喻自己的哲学,它使我们有智慧在盲目接受和盲目拒绝一切我们被告知的事物之间找到一条道路。这就是成长,成长就是意味着我们要承认贯穿于我们生活始终的不确定性,成长甚至更意味着,明明我们生活在不确定性之中,但却必然会去继续追寻确定性。
这半年,是我无憾的半年!
是啊,在这种不确定性和确定性之间,就是我们求索的道路。我们一辈子都是在努力地与这个世界联结和尽力地做自己之间艰难地前行着,从步履蹒跚,如履薄冰,到轻装上阵,闲庭信步,就是我们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一路走来,如果不经磨难,如果中间没有几个明显的节点,那自己处在其中也不会自知。只有像我们这样人至中年,在泥塘里摸爬滚打过,在世态中黯然神伤过,在炎凉中激愤彻悟过,才终于能在这个一年光景半数已过的盛夏时节,探出“出淤泥而不染”的一枝清濯之姿,迎骄阳而不衰,遇骤雨而自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