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广大而尽精微
——《富有想象力的语文课》观后感
一开始是被讲座题目吸引的。“富有想象力的语文课”,语文课如何富有想象力?难道是讲作文?抱着这样的疑惑点开了这节讲座。
讲座老师是山东师范大学潘庆玉,潘老师语言风趣,娓娓道来,尤其是他谈语文课的焦虑症这一点,简直是说到了一线教师的心里。
潘老师首先解读焦虑,他认为焦虑有三种:内容焦虑、知识焦虑、旗号焦虑。语文课教什么?语文知识怎么教?我的语文课的风格是什么?潘老师认为焦虑产生的原因是语文教育极端的功利化。
最关键的是,潘老师提出了应对焦虑的方法。我听完潘老师的讲座,用《中庸》中的说法,就是好的语文课应该是“致广大而尽精微”。
一、广大:眼前有万千世界
语文课的想象力大概就是从这一点延伸出来的,语文课绝不是眼前的一篇一篇课文,语文课应该是万千世界。就如讲《邓稼先》,就不能仅仅讲邓稼先,而要讲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要讲伟大人物与历史背景的联系。语文课的目标之一是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不拘泥于现实的方寸世界,眼前要有万千世界,胸中要有千丘万壑。
二、精微:笔下要有纤毫世界
精微处显现出来的就是语文的魅力。字词的斟酌,句篇的赏析,都体现出语文与其他学科不一样的魅力。作为语文老师,这一点是要时刻提醒自己的。语文课要有语文味,语文味是语文课的核心。语文课不是思政课,不是班会课,不是试题讲解课。语文课是要读写结合的,会阅读,会写作,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世界。
语文课是引领,是唤醒,引领学生关注万千世界,唤醒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期待语文课能够做到“致广大而尽精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