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异乡,我曾在梦里到过,比如杭州。这个初夏,我前往杭州出差。这个城市,我曾多次随北上南下的动车路过,但未到过。心里每每泛起对于“天堂”的醉人想象,而这一次,终于踏上这座闻名于世的“江南首郡”。
从东站出站,上了前往目的地的420公交车,在5月晌午的阳光下,穿过一个年轻的杭州。之所以说她“年轻”,是因为一路所见,就是一个奔放的现代都市。因此不同于那些游客,我暂时忘了杭州的古老,正被它的年轻活力所陶醉。车里满是投身此地的年轻人,或扶着、坐着行李箱,一个小伙子在手机上看视频,刚好视频里有人在说:“人一定要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年轻人用坚定眼神,望着路的远方,仿佛一下车,他们就会“吃定”自己的梦想。
望着窗外,我想起多年前一位从事电商、来自甘肃的朋友,在离别的茶聚上说:我必须要去杭州!那里会是中国电商经济的心脏。... ...和那时我听到这句话时的心情不同:几年后,我信了,而现在,是服了。
420公交仍在赶路,缓缓停了几次,上了些人,下去的少,车子愈发拥挤。每次停站上来人,大家就默默往后挪一挪,有行李箱的,就把箱子往边上腾出通道,上车的就顺利走到后面。就这样几站路后,原先守在后门边的我,站在后座位的阶梯前。看到车里上了年纪的,都安坐座位,能站的位置都是年轻人,公交车几乎人满。稍顷,车子又一次停站。
车外是两位女孩,有点犹豫的看着车里满满的人。接着后门打开,她们还是上了车。人们又像弹簧一样,为她们腾出了两个人的空间。如今公交车都是手机支付,只是刚上车两个女孩在车尾,收银机器在车头位置,而中间是挤得满满的乘客... ...我不由得寻思,她们会怎么做呢?此时,在没有任何语言、眼神交流的情况下,这两个女孩却做出一样的动作:先行将手机扫码支付页面打开,然后,将手机递给身边的陌生乘客。而接过她们的手机后,陌生的乘客又把手机递给更靠近车头的,身边的人... ...车厢里依然很安静。
两个手机穿过车厢里密集的人墙,在一个又一个乘客手里传递,到达了车头收银机器旁边,一位民工装束的中年男子接过了它们,一一对着机器扫码、付款成功!然后中年男子把手机又递给更靠近车后的陌生人,手机于是又在人群中,一一传递着,最终,都回到它们的主人:两个女孩手里。
只见她们又做出一样的举动,举起手机,对着前面拥挤的人群挥一挥,大声说:谢谢大家! ——所有人似乎并没有发生过什么一般,车厢里依然安静。
在我刚踏入这个素有“天堂”之称的城市,杭州就以这样一种极平静的方式,给了我一种久违的东西,在我心里莫名发酵,越来越浓,它叫:感动!
且慢说我感动得矫情,这看似寻常的一个情景,整个过程的安静与默契,所有人如此信任彼此,仿佛熟识已久,甚至,传递手机的过程,大家都不发一言,俨然早已排练过多次?但很快,我就肯定了这一推测:这一幕的确是事先,经过了无数次“排练”的!人们如此的默契与相互信任,只因每天都在这座城市里,在不同的人群中,在不同的公交车里、商场里、景区里……随时、随地重演。
这才足以解释为什么:在此之前,这部公交里的所有人,都来自杭州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或者是如我一般的过客,或是如那些小伙子、那位民工,他们是千里之外而来的追“梦”者,大家就这样,短暂共处于同一部公交车上。然而,这里每个人,都将帮助他人,与人方便,视为一种理所应当,将人与人的信任,如此毋庸置疑!
我曾渴望这种理所应当、毋庸置疑,但现实中只要有一次,我只剩感动。而在杭州偶遇的一部公交上,其实每天,都在稀松平常地演绎。而在这个包容无数异乡人的城市,它如西湖上空清新的空气, 早已笼罩所有,它就是:信任——信任他人也珍惜他人的信任,成了这个城市包容一切,永远年轻的养分;让杭州成了无数追梦者的乐土、天堂。
谨以此文,作为“人间天堂”的见面礼。感谢杭州,我会再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