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我研究生毕业,加入一家世界顶尖的美国公司,成为一名销售管培生。我的贵人是前美国驻华武官参赞,白先生(美国人)。白先生30多年戎马生涯,参加过越战,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战略和运营硕士,最高军衔是陆军准将。1991年以后,白先生在美国驻华使馆当了6年武官,并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念奖章”。1998年“下海经商”,担任外企中国区首席代表。白先生在美国的军事理论中,首次提出“空地一体战”,把中国《孙子兵法》与《战争论》深度融合,使中国文化在当时的美国得到推广。
白先生下海经商,把孙子兵法在外企发扬光大。“知天知地、胜乃可全”,“兵贵胜,不贵久”,“攻其不备,出其不意”,这些中国古人的智慧与谋略,白先生深深的喜爱并钻研着,通过对商界的理解,娴熟的应用在与中国政府沟通及外企在中国的营销策略研究中。在他看来,美国那套简单直接粗暴的方式,个人英雄主义及矩阵式管理,都不太适合外企在中国的发展,必然会出现水土不服。美国人不强调家庭和团队气氛,而中国人恰恰相反,中国人更中庸,更喜欢团结的氛围。这些十几年前的论断后来都被一一印证。
结识白先生,源于二十年前一场外企组织的大学夏令营。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研二学生,我被导师派去参加为期两周的高校夏令营,主办方是这家美国AC公司(化名)。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去东北大学的报到,拿到了一张里面有200元钱的学生食堂饭卡。这是我花AC公司的第一笔钱。当然后来所有参加夏令营的火车票及酒店费用全部都是AC公司赞助的。这里要介绍一下东北大学,因为这个大学AC公司合作的联合实验室,成为了AC公司后来很多人才的培养基地。东北大学,原来是东北工学院,始建于1923年,由张作霖创办张学良任过校长,为共和国培养了无数冶金矿山等行业的专家技术人才。1999年,美国AC公司在白先生加入的第二年,签订了与东北大学的战略合作,联合实验室占地400多平方米,全部设备由AC公司无偿捐赠,一期大约总价值一百万美元。后来十年实验室在AC公司的资助下不断完善和改进。AC公司获得了教育部特殊贡献奖,可以看出AC公司在华的野心是从教育领域的渗透开始的显露出来的。2019年,因中美关系逐步脱钩,AC公司关掉了大学项目部,彻底离开了这个深耕二十年的领域,而他的老对手B公司,却在教育领域赚的盆满钵满,无论是教学仪器实验台还是智能化定制化实验室,B公司都完胜AC。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2002年8月,东大AC联合Lab里,举行了开营仪式。西装革履英姿飒爽的白先生出现在会场,牢牢的吸引了所有师生的目光。他是地道的美国人,个子并不很高,年纪大约四五十岁。Opening Speech(开幕式演讲)白先生用的中文,当时他介绍自己曾经在美国大使馆工作过,神秘感和敬佩感在我心里陡然升起。他谈到了美国AC公司八十年代末进入中国市场,其中在华的使命之一就是助力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当时AC公司在中国的二十几所顶级高校无偿捐助了上亿元的实验室设备,培训了很多大学教师,实验室毕业的学生因为在校园就有机会接触世界顶级技术,在就业市场深受欢迎,除了去AC公司或其代理商工作外,还有很多使用了AC产品的大型企业比如鞍钢等重点招聘对象。同时AC公司每年都在全国各城市举办公益夏令营,社会影响力在同行是最高的。
负责大学项目的丽女士,是一个眼睛贼大非常优雅的女士,英语说的非常棒。她的助理是一位帅哥,姓郭。郭帅哥做了AC公司介绍,说老实话,作为一个还没毕业的学生,我对企业无感,AC给我的感觉就是一句话:高大上的外企。我对郭帅哥很是着迷,因为他演讲的语音语速太有磁性了,一微笑就能浮现两个迷人的酒窝。当然,小女生都喜欢看帅哥,你懂的。
后来我们开始了为期两周的产品学习及动手实验,期间负责东大Lab的Q老师带领我们做了很多team building还打了橄榄球,第一次知道什么是本垒打。课间我们经常做一些游戏,其中有一个叫做“Trust”的游戏让我记忆犹新。草坪上摆放一张桌子,挑战者站在桌子上,其他队友分成两排,面对面站在桌子的一侧,大家伸出双臂,连成一个手臂带,准备迎接从桌子上向后倾倒的那位队友。这是一个挑战“信任”和勇气的游戏,挑战者要做到信任站在桌子下面的队友们能安全的接住他。也就是把自己的性命交给了别人。我当时站在上面腿是抖的。看着一个个交叉的手臂,很是怀疑万一我倒的不对他们没有接到,或者他们的手臂出现分叉,我岂不是后脑勺着地,摔个脑震荡什么的?不太敢想,不过第一勇敢挑战的那个人倒下来去的时候,人群发出既紧张又欢快的呼声,接住了,接住了!我也跟着倒了下去。
夏令营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各个组有一个系统设计编程调试的项目,我记得我们组好像是电梯群控。细节不记得了,总之最后我们组得了第一名,颁奖晚宴上,白先生亲自给我发奖状,还跟我说了很多鼓励的话。现在翻看照片,发现那个时候的自己真的就像土小丫,穿着一条花裤子,扎着一个小马尾,晚宴喝了点红酒,脸蛋红红的,举着酒杯说着蹩脚的英语跟白先生攀谈。参加那天的晚宴还有我们最大的一个跨国企业客户GD,谁能想到后来他们都是我的大客户呢!经年岁月,那一晚的一幕幕时常会被我从记忆的碎片中拾起,那个年代,我们无知无畏,风华正茂。
一年后,研究生毕业前夕,我参加了AC公司举行的校园招聘会。听说全国几十所高校,AC此次仅招聘十个销售管培生,可以说是万里挑一了。为了能从茫茫人海的简历里被挑出来进入笔试和面试,我决定给白先生写一封信,请求他帮我内推。
“尊敬的白先生,您好!很高兴上次在东北大学AC夏令营认识您,我们小组当时获得了第一名。不知道您是否还记得我,附照片以帮助您记忆。附件是我的简历,我刚刚参加了校招会,听说全国仅录取十人,我思来想去鼓起勇气给您写信,请您于百忙之中审阅,如果我符合贵公司的内推条件,恳请您能为我内推。十分感谢您!”
“亲爱的同学,你的来信也收悉。我记得你,而且印象非常深刻,你有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简历和经历,你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女性,我愿意帮助你在销售部门内推。”
一个月后的一个傍晚,我收到了上海AC公司人力资源部打来的电话,邀请我去上海参加面试。那个当下,我激动的跳了起来,内心无比澎湃,我知道白先生的推荐应该是起了作用的。
后来我加入AC公司,去白先生办公室当面道谢,还送了他一个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挂件。那天下午,白先生坐在北京总部的大办公室里,夕阳照在他英俊的侧脸,我看的着了迷。他说:“第一次在东北大学夏令营见到你,我就觉得你和其他人不一样,你很优秀,勤奋且愿意与人沟通,加油努力,你将来一定会成为销冠。”
离开白先生办公室,我默默的给自己立了flag,将来等我当上全球销冠,我一定要好好请白先生吃饭。那一年恰好是非典,白先生不久就离开了AC公司,去了哪里我也不知道了。此后经年,再也没有见到过白先生,然而先生的教诲和期待却牢牢的刻在我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