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下去就会好吗?
高考已经过去几个月,然而在此之后的考验却没有那么大张旗鼓,有时候是措不及防的,我们没有能够像高考一样的去预备很多和高考一样甚至更加重要的测验。这个考验已经不局限于知识,主考官也变了,主考官是我们自己,而自己什么时候才准备好给自己一个答复,做自己的答卷呢?那场考试会在那里静静等候,它主人的到来。
答案呢? 发生在你到场的时刻,当你开始做答的时候,你就明了了你的答案。所以,我们等到什么时候才开始做答呢?
很多时候我们不想作答,所以我们会拖延。如果恰好我的同桌,同事,伴侣,好闺蜜和我一样也在置若罔闻的应对,这个推迟就被合理化,整个氛围变的虚妄而随意,肆意的挑逗着实际的底线,可是底线却十分真实。这种真实有可能在最后沉重的袭来。
“要是我当初痛的时候来好好检查身体,就不会发展到这么严重”
“我之前想要打电话去问,要是真的和Z部门沟通,方案会更加实际”
“什么,他通过了资格证书,我稍微学一下就能去考了”
“又是星期天,真讨厌明天又要上班,我讨厌我的公司,真想什么时候开始做自己想做的事”
“他/她又这么做了,我说了好多次了要尊重我的感受,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就这样吧”
我们对推迟有种迷迷的暧昧,好像拖延了这个事情,它看上去就变的轻松起来。自我欺骗使人相信现在和以后只是一秒之差。都是一样的,现在开始和充分准备了开始都一样,检查和不检查身体没有什么区别,认真对待自己的感受和忽略自己的感受没什么区别,直接否认了时间,努力,成长和真实。没有人真心不关心自己的身体,不在乎前途发展,可以随意的让自己的心反复践踏,可是人们允许了它们的发生——不出现在自己的考场里,我们弃权了。而胜利不过是想象。
刚开始的时候,人们被指派了任务,无论是自己指派的还是他人指派的。可是那个考试,选拔或者作品,他对于结果有着深深的期待,所以不敢看它有不好的结局。所以,她选择了推迟,那么这件事情就还未发生,一切皆有可能。或者有的时候,这个事件应该来说是得心应手的人物,绝佳的机会,就是想着真好,这么好的机遇,我来慢慢做。
随着时间的增加,悄悄的有什么在发生变化。有的时候想到这件事或者这个人开始感到烦躁和不安,可是还是不愿意做出改变,还是想相信都没什么区别。有的时候,却发现开始熬夜的刷剧和看自己也不记得出于什么原因而持续看下去的小说,微博或者其它永不停歇的社交网站,或者不停的打开购物页面开始放置购物篮。这个人想要不断的被刺激,被其它什么别的东西吸引,进入忘我的状态。早上醒来,却对着昨天和自己有着愧疚。
循环往复。
可是这个人开始焦虑,却要维持稳定。他已经隐隐的感觉到了压力,因为他知道那件事情永远在那里,自己却好似已经错过了那个开始的绝佳时机,变的不那么幸运了。可是真的如此吗?还是他想的如此?他觉得什么都有微微的瑕疵,他的游戏不在那么有趣,她的换妆品变的毫无意义,他和朋友在一起经常出神,她发现去的风味餐厅很无聊,度假时,他们有时会陷入沉思。在静静的山林里,他们不小心聆听到了自己的焦躁,感受到了自己的心愿和要完成的事件的真实性。
有的人迫于情势和外界的压力,开始着手对面对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准备测试或者找寻工作。这个人感到措手不及和懊恼,他不喜欢这样的慌忙和不安,虽然他之前也并非十分安定。有的时候,他很想去证明自己,可是行动却滞缓不前,没有一个开始是完美的。最后,他终于动起他的双手,创作的音符就开始流动起来,他就流动之中稳定了。
创造带来了生命力,创造的灵感从创造本身中获得启示。
延迟不能带来安全感,它带来的安全感的反面,越是拖延,越是要用更大的能量去维持拖延的正确性,而这些能量本该属于创造和过程。真正带来满足的是真实,它让我们加深了对人,事件,世界的认识,我们在成长,接纳自己。即使自己没有站在心中的位置,却能够知道方向,距离,知道它的真实存在。无论是考试,一个开始,还是恐惧的事情。
尤其是恐惧,人可以恐惧他的梦想,恐惧最终他超越了朋友,父母或者一个时代,恐惧他实现了他的梦想,恐惧爱,恐惧伤害,恐惧自我信任。当他愿意去理解它恐惧包裹之下的珍宝,他也许能认识到他们对他多么的重要,便拥有了超越恐惧的勇气。
也有可能事态向另一个方向发展,这个人不会有任何外界的压力。在时间的流逝里,他遗忘了当初托付给自己的东西,所有该做的事情和该见的人都推迟慢慢被吃掉,他忘记了一切,也没有什么让他激动或者悸动,他不再害怕什么却十分悲伤。
所以,我们要等到什么时候去作答呢?等待的一个暗示是希望,另一个暗示是遗忘。
不要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