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悄悄坚持写作,希望一鸣惊人
坚持写作快一年了,基本是日更,但周围很少有人知道。因为我是在自己的个人公众号里写,号的粉丝都是我最好的朋友,建号一年多,关注这个号的才刚刚20人。
我一度以此为荣,觉得自己特别能耐得住寂寞,你看,既没有粉丝,也没有打赏,写了一年多连微信原创都没资格开,可即使这样还在坚持写,多么热爱写作,多么努力的人啊。每每想到自己这么“执着”,都想给自己点赞。
事实情况是,我在坚持公众号日更前也曾在简书上写文章,无奈投了几次稿之后总上不了首页,自信心受挫,觉得是自己写作能力不行,索性闭关修炼,打算练好了再杀回简书,到时我也是高手,文章上首页如探囊取物。
于是,每天我都怀着神圣的意义感坚持着公众号(号:零零鱼)的日更,无论风情雨雪,一天都没间断过。现在看来这种想法真二,可那时我窃喜得很,干劲很足。
二、悄悄写作面临的难题
这样悄悄写,刚开始也没什么问题,但写了一段时间问题就出现了。坚持过写作的朋友大致能理解这样一种情况,就是输出会倒逼输入,而大量的输入又会逼着自己要输出。
为了写作,我的输入增加了,包括天文地理,人文历史,社会新闻等各方面,我有很多话题想些,但是一旦在自己的公众号里写,就出现了以下问题:
1、首先是格局打不开。
公众号就那么点粉,而且都是熟人,只要一写文章,潜意识的读者就是他们,不自觉的就想写他们愿意看到的东西,同时,鉴于我自己的写作能力,时事评论、书评、影评这种话题hold不住,能写的就只有只每天的生活、心情、思考之类的。
这样写了快一年,我的写作题材仍只限于日记式的心情分享,写作技能上没有明显提高。
2、再就是没有反馈。
我一度有一种想法,只要坚持写,就一定会有进步,所以就闷着头写,期待某天能实力大爆发,写出10万+的爆文。但实际上这是我的幻想。
由于关注我的号的都是熟人,如果我的文章让他们有共鸣,他们可能会留一下言,表示鼓励和赞同,但是如果不同意我的观点,就不会多说什么。而且这些朋友都不写作,指望他们给我提写作意见也不太容易。
我就像夜里赶路的人,只顾暴走,不问南北。效果可想而知。
3、最后就是自我感动。
像文章开头里说的那样,我在自己搭建的公众号小圈子里坚持写作,是我引以为豪的事,加上这个小圈子里的人都不写作,无形中让我有了一种优越感,看 ,他们都没有我能坚持,我多厉害,这么多人,只有我做到了。
我沉醉在良好的自我感觉里,觉得自己特别值得歌颂,我可是坚持写作一年的人呐,坚持呢,这么难的事,我做到了!
结果嘛,看这篇文章的你们也能看得到,写了一年我的水平其实也就这样。
三、一言惊醒梦中人
把我从做梦中敲醒的人是古典,《拆掉思维的墙》的作者,他说:
能力的上升本身需要3个东西:新知、练习以及同辈反馈。你有多少能力,就先进入什么圈子;在圈子里提升能力。多与同侪接触,不要总想着在家憋大招——这个心态本身就是能力不足的表现。
天呐,这说得不就是我吗?我就是想在家憋个大招,然后一鸣惊人啊!不然我不早就把文章发到朋友圈,发到简书、发到微博然后@所有熟人来点赞了。
这个心态本身就是能力不足的表现,可不是嘛,我当初就是因为上不了简书首页,所以深深受挫,才决定闭关练功的。
我真后悔没早点知道能力上升的要素,不然早找到写作的组织和圈子了,也不用自己这么瞎摸着写了。
不仅是写作方面,现在回想起我二十多年的成长经历,凡是涉及到能力提升方面的,都是倾向于自己琢磨。
上学的时候,遇到不懂的问题,除了极少数问老师,大多是自己埋头钻研;同学不会的,而我会的,同学不问,我也从来不主动告诉人家;不喜欢讨论式学习,喜欢一个人背书;毕业后工作,也偏向于一个人默默地全力以赴以期给人惊喜,而不愿意向别人展示弱点或求助。
这是病啊。
估计在别人眼中,我就是偏执的笨蛋罢了。
今天想开了,这样的笨蛋做不得,以后不这么干了。
简书之所以成功,不就是因为它的开放和包容吗,这里是精英表演的舞台,同时也是菜鸟奋斗的土壤,我在这里一定能找到知音。
我决定彻底放弃憋大招的想法,敞开胸怀,迎接众生的冷眼或无视了,如果有批评声,我将不胜荣幸,如果有鼓励声,我将感激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