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1青岛农业大学三下乡:观石化访民俗 东明“韵”色浓

8月1日下午,东明团县委组织各乡镇“小荷学堂”支教大学生团队开展主题实践活动,青岛农业大学“锌”火相传实践服务团应邀参加。东明团县委为了让支教大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东明的发展风貌,更直观地感受东明的发展脉动,带领支教大学生到东明石化集团、东明县民俗博物馆、省级非遗东明粮画制作体验馆等地进行参观,通过“工业+文化”的双重视角,既能窥见东明县产业发展的强劲脉搏,亦能触摸东明县本土文化的深厚肌理,更让大家构建起对这座城市发展脉络更立体、更深刻的认知。

探秘石化巨擘,感知产业实力

活动首站来到山东东明石化集团。作为年销售收入超1500亿元的全国百强民营企业,让同学们在参观中了解了从原油加工到聚丙烯、高端道路沥青等30余种产品的全产业链流程。当得知其拥有980万吨/年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资质,且“鲁昌”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时,东明籍的王同学感慨道:“没想到家乡有这样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更坚定了我毕业后返乡就业的想法。”

图片一:图为讲解员给同学们介绍东明石化基团 汪嘉卿 摄

手作粮画非遗,传承匠心文脉

活动高潮在粮画工坊上演。省级非遗传承人韩国瑞现场演示了粮画的27道制作工序:从筛选原料到运用“拼粘”“排雕”技法完成一幅寓意“五谷丰登”的作品。看着传承人指尖下谷物渐成画卷,同学们眼中满是跃跃欲试的期待,大家纷纷动手尝试,还将现代审美融入到传统题材中。大家沉浸其中,感受非遗粮画的独特魅力,让传统与现代在谷物间交融。

图片二:图为粮画传承人给同学们讲解东明粮画 王炜烨 摄
图片三:图为同学们自己动手体验省级非遗粮画 李艺晗 摄

来自青岛农业大学“锌”火相传小小化学家赴菏泽东明实践服务团的队长王兆源率先完成了一幅名为“党员徽章”的粮画作品,画面中饱满的谷穗与鲜艳的红豆相映成趣,荣获传承人的赞许,还获得了一套特制的粮画作为奖品。王兆源笑称:“用粮食作画既环保又有温度,这不仅是手艺的传承,更是对节俭美德的生动诠释。”

图片四:图为支教队队长王兆源与粮画传承人的合影 田蕊平 摄

回溯民俗记忆,触摸文化根脉

在玉皇新村民俗博物馆,八仙桌、土布衣衫等展品构成一幅立体的东明生活画卷。同学们在“生产习俗展示区”体验了“割麦打场”的农耕流程,在“人生礼仪展示区”了解了传统婚俗中的“回门”礼节。博物馆负责人介绍,这些展品生动还原了黄河流域居民的生存智慧,让青年一代直观地感受到“勤劳质朴、守正创新“的地方精神。

图片五:图为各乡镇支教大学生参观民俗博物馆 王兆源 摄

此次实践活动是大学生“三下乡”的重要部分,以双重视角模式让“小荷学堂”支教大学生跳出课本,在东明的工厂车间里触摸产业发展的脉搏,在粮画工坊中感受非遗文化的温度。东明团县委负责人表示:“后续我们将继续为更多大学生搭建基层实践平台,让青年学子在亲身体验中看到东明的工业突破与文化传承。”

来自青岛农业大学“锌”火相传小小化学家赴菏泽东明实践服务团的队员孙康所言:“脚下的土地既有产业腾飞的底气,也有文化传承的根基,这便是我们青春奋斗的最好舞台。”这份深刻的认知终将化为成长道路上的动力,让发展的接力棒在青年手中稳稳传递。

通讯员:李艺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