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来临,气温持续攀升,各地水域成为孩子们避暑游玩的“热门选择”,但溺水事故也随之进入易发高发期。据统计,溺水已成为我国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首要原因,尤其在暑期缺乏学校监管、家长看护不足的情况下,乡村地区儿童的溺水风险更是显著增加,为切实筑牢乡村儿童的暑期安全防线,提升孩子们的防溺水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7月28日,青岛农业大学“锌”火相传小小化学家赴菏泽东明实践服务团开展了以“防溺知识‘活’起来,校园守护‘实’起来”为主题的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为当地小学生送上实用的安全“必修课”。
“大家看,这些水域看起来平静,其实藏着很多危险!”支教队队员田蕊平结合大屯镇周边河流、水库等实际环境,用图文并茂的PPT向同学们展示了野外危险水域的隐患,她通过真实案例讲解,让孩子们明白水库水温低易抽筋、河流暗礁多易磕碰、溪流水流急易被冲走等潜在风险,并反复强调:“没有大人陪同,绝对不能私自到这些地方游泳、玩耍。”

随后,队员田蕊平还在现场演示了正确的游泳准备动作,手把手教孩子们做热身运动。“下水前一定要活动开身体,不然容易抽筋哦!”她一边示范扩胸、屈膝等动作,一边强调正规游泳的注意事项,“必须在家长或教练陪同下到游泳馆游泳,不要跳水、潜泳,更不能在水里憋气打闹。”孩子们认真模仿动作,将安全要点牢记在心。
针对“同伴落水怎么办”这一关键问题,队员田蕊平组织了情景模拟互动。她让同学们分组扮演落水者和施救者,现场纠正“手拉手救人”“盲目下水”等错误行为。“发现有人落水,要第一时间大声呼救,找附近的大人帮忙!”她手持竹竿演示正确施救方法,“高年级同学可以找树枝、衣物等延伸物,趴在岸边把人拉上来,千万不能自己下水。”生动的模拟让孩子们快速掌握了科学施救技巧。

此外,支教队还为同学们发放了防溺水安全手册单,队员田蕊平认真讲解了落水后的自救方法:“落水后别慌张,把头往后仰,让口鼻露出水面;甩掉鞋子等重物,衣服能帮助漂浮;抓住身边的木板、塑料瓶等漂浮物,有人救援时要放松配合。”现场同学积极提问,田蕊平耐心解答,课堂氛围十分热烈。

此次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让大屯镇的孩子们系统学习了防溺水知识和技能。青岛农业大学“锌”火相传小小化学家赴菏泽东明实践服务团用实际行动将安全守护送到乡村校园,为孩子们的暑期安全增添了一份保障,让安全意识在孩子们心中扎根,助力他们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的暑假。
课程结束后,青岛农业大学“锌”火相传小小化学家赴菏泽东明实践服务团与大屯镇中心小学的同学们在教室外合影留念,镜头前,大家脸上洋溢着收获知识的笑容,共同定格下这一充满意义的瞬间。

通讯员:李艺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