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羊肉串出发--第12天

行程:布尔津--独山子

关键词:胡言乱语

开车路上,我和摄影师互相问:出来十几天了,你有什么变化?

摄影师:有啊,新疆真大,内蒙真大。转而,认真地说:就是终于来到新疆了吧。很久之前就想来新疆,这次终于来了。

那终于来了新疆,和你期待的有什么不同吗?

摄影师:嗯,还是有吧。这十几天走的比较顺利,而且感觉玩的比较快。当然,并不是说一定要追求意外,只是, 在困难中,学习成长的更多。

有道理, 是啊。

旅行,20岁出头时喜欢青旅上的标语:“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一定要有一个在路上。”;那个时候,对旅行充满着浪漫的想象:青旅、美景,驴友的畅谈。

经历了这十几天后,反而平和了,甚至觉得那些浪漫的情怀有点空洞和矫情。

什么是“在路上”?

有人说,旅行是为了增加谈资。某种程度上是的,当人们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的时候,谈论薪水是敏感;心情如何显得唐突,家长里短略显庸俗。而旅行和美食,就是最安全的话题:不暴露自我,也能相谈甚欢,完成餐桌或社交场上的礼貌。

还有人说,旅行是追求新鲜、刺激和美好的经历。然而,旅行其实并没有想象的美好。其中,规划路线、安排食宿、评估路途的风险是实在的琐碎; 而现实的冲突,他人的评价也不容逃避。

在家里的人,觉得旅行的人“洒脱浪漫”。不知道其他人怎样,我觉得很多旅行的人是矛盾而孤独的。

这十几天里,遇到了几个人,形形色色。杭州的大哥大姐挑战新藏线;天津的叔叔阿姨景点打卡;北京长大的天津驴哥,怀念北京人的“有里有面”;宣武的大爷缠着小伙聊天。

杭州大哥和姐姐曾聊起:很多人看他们的照片,都兴奋地说:下次我们一起去哪哪哪吧!一定要去哪哪哪!但是,真到要出发时,还是只有他们两个。

很多人都有出走的心愿和情怀,然而,放下手头的工作、收入、责任、职业前景,并不是那么容易。

“洒脱浪漫”的背后是更多的自律和责任。

最简单的自律是行程,即使很有弹性,也需要大致规划起床、吃饭、住宿、路程时间。再多一点的自律是在欲望和现实的评估。比如,我们想挑战新藏线,然而,现实的风险必须考虑。身体状况可否承受5200米海拔开车?车辆性能可否支持?这些也许都需要理智思考和判断,甚至是妥协。

还有一层自律,就是对生活的负责。为了美景,暂时放下收入、责任和职业的前景。然而,在放下的过程,它不仅拷问着我们虚无的问题:我们到底在做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同时,也使我们思考很实际的问题:怎样谋生?怎样保证安全?怎样使这些经验不只是浮光掠影地吃喝享受?

服务区里胡言乱语了半个多小时,被黑脸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