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秦帝国之国命纵横》有感
战国为大争之世,战争迭起,雄才辈出,无数人杰名士涌现,播撒自己的光芒。透过纵横国命,我看到赢驷的深沉心机,司马错的对敌智计,樗里疾的大智若愚,还有车英景监商於百姓追忆商君的朗朗忠心。秦有东出之意,山东六国亦有锁秦之法。在合纵游说下,六国摒弃前怨,共御虎狼之秦。六国虽有黯淡衰颓之势,但仍不乏将星名士闪耀。纵观旧代,齐威王睿智依旧,临终决策合纵大计;赵肃侯豪情不减当年,强拖病体参与虎牢会盟;田忌年老退隐,仍有破敌灭越之能。放眼当时,有信陵、春申、孟尝、平原四君锐意进取,广揽门生;有周室公主燕姬以己之牺牲,助燕国重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纵横国命中是可歌可泣、可叹可敬的战国豪杰。
面对纷乱战国局势,鬼谷子门人苏秦张仪出山,发动合纵连横之术,游说列国诸侯,希冀以己之纵横所学结束纷争,重现一统。然世事无常,命运难料:张仪入齐谋楚,棋差一招,被迫入秦;苏秦入秦献策,冷淡受阻,转而入燕。张仪连横之术征服赢驷君臣,拜相开府,助秦脱困;苏秦合纵入微,劝服列国诸侯,配起六国相印。但纵横家主掌国家邦交,却无法更改国运气数。商君变法后的秦国耕战积极,人皆好战,法度森严,君臣同心,于是国富民强,东出可期;合纵联合后的六国仍心怀鬼胎,氏族猖獗,变法不测,君主不定,于是敖仓被袭,楚军团灭,合纵被毁,相互拆台。
‘’浮世新人换旧人‘’战国名士亦难逃此劫。合纵之梦破灭,苏秦颓唐入燕,执政变法却触动贵族利益,被药农暗杀;秦惠文王病逝,张仪自请退隐,远离庙堂。至此纵横学说渐成烟云,纵横家相继退隐。
掩卷细思,何为纵横之学?于战国之时尽显邦交之能。纵横家虽有审时度势之嫌,但穷其本质亦有为国为民之襟怀。他们能与宿儒大师互辩,使机巧度时之风盛行人间;他们有万丈豪情,可与情投意合之友朋推杯换盏;他们具侠者柔情,大业功成之后亦不忘经年患难之人;他们有进退有道之大智,明了功高盖主退隐山林之箴言。
相比于苏秦的巍巍士子之风,张仪的放浪形骸、不拘定数更让我觉得亲切喜爱。同为鬼谷门生,同修纵横学术,同掌国家邦交,张仪比苏秦总能多一分机变幽默,多一丝壮志豪情。他爱憎分明,有血有肉;他洒脱不羁,有魂有骨。当赴楚遇刺后,他追问苏秦可知刺杀密谋;当得知真相后,他负荆请罪与同窗冰释前嫌;当入主相府,它为商君大义与赢驷君臣所为深深感动,立誓效法前贤助秦一统;当奇袭敖仓,他主动担任乡导助秦军破敌粮仓。他可以为纵横学派立言,驳斥老孟迂腐之调;他可以丈夫磊落,坦然接受嬴华绯云的脉脉含情;他能以三寸之舌游说山东六国,也能以国士豪情震服苏秦孟尝。
以开国丞相之位助秦崛起,张仪之功自不必多言,但成就是双方的。张仪给秦国带去连横大智,助秦积蓄力量,秦国也以苦菜烈酒赋予张仪壮心胆魄。‘’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老秦人质朴厚重的底色也深深晕染了张仪的生命。
‘’国之兴也,视民如伤‘’君主雄略,将相相合,法度完备,民风淳朴,于是张仪的纵横智慧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也为秦国结束纷争,一统六国的霸业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世事无常,纵横有道;布衣卿相,山高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