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相信人际关系中的缘分。
我乐意回看过去,梳理和一些人缘分的轨迹,几条线交汇、重合、平行,如何认识,如何靠近,再如何到现在。这个过程太有意思,会觉得意外,或者奇妙,也有惋惜和遗憾。我并不太关心以后的情况,因为一切随缘,强求不了。过去不能改变,能够把握的只有现在,然后带着所有迎接近在咫尺或远远的未来。
上次和蓝宝见面已是两年前。
初见是在阅览室,我俩隔着书桌注视着对方,再见是假期一起补课,大家找乐子胆子大到给在房间收到的小卡片打电话,后来开始在东辰食堂一块干饭,踩着点在生活老师点名前回到宿舍,在周五中午拿拍占场子一下课就奔出教室,去乐荟城探索好吃的,后来便是一个个电话,连接着南京和西安。
想来有意思,那几天我俩一拍即合,整个行程贯彻了假期休养生息的原则,一切都是随心所欲。
其实去哪儿做什么吃什么对我来说都不太重要,我唯一想要的是和你一起。我知道你也是这样。
和特定的人见面会有奇妙的化学反应,比如瞬间语言功能出走,只会啊啊啊啊啊抱着尖叫,比如乔乔。
约着一起回东辰,走了无数遍的广雅楼,笑着对教室门外贴着的目标大学和专业进行分析,万年不变的教师组照片,空荡荡但满是回忆的教室。
碰巧赶上了年级教师大会,合理的,毕竟隔天准高三就返校了,当然要开会。
从这儿以后发生的事有种意外的流畅感,现在想来也挺抓马。
到饭点时会议终于结束,老师们呼啦呼啦出来,一下子看到好多熟悉的脸,名字了熟于心。
刚哥走过来,手一挥,走,请你们几个去满江红搓一顿。
去玩桌游,学了新游戏,感叹某些人脑子的格外好用。
可能是我接受频繁的变化和计划之外的事情比较慢,直到和焦躺在她家的床上,仍在感叹发生的一切都如此抓马却又再自然不过。
我归结于两个字,缘分。
缘分真是妙不可言。
张老师说,我们俩命中注定,能遇到是上辈子攒的福分。我也这样想,这的的确确是我的福分。
对2015年来说,2023年是多么遥远呀,可是转眼间旅游团已经有了八年的羁绊。
我不知道现在有什么奇妙的故事在发生,顺其自然,时间会带来答案。
喜欢一个人独处,一个人的行程相当自由和随意。
一个人时,从内到外都在舒展呼吸。
小学阶段这个倾向开始显现,当妈妈发现我并不次次都和朋友一起且尤其享受单独出行时,我以自由这个词回答。那会的理解是朦胧的,仅知道自己开心,便随着心意去。
年纪增长,实践证明,独处的过程让我从烦躁到平静,从平静到愉悦,从悲伤中脱离,让开心膨胀。独处是在恢复我的能量。
一个人可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
缩在家里翻杂志,躺着坐着随意,太阳下山,光线在屋子里挪动。
前几年重复了无数次,周六下课不紧不慢地出校,穿过马路到最近的乐荟城,为下一周的吃吃喝喝做准备,去文一海闲逛,看看最新的杂志,找个地方填饱肚子,然后回校,宿舍的人多半还没回来,于是慢慢整理。一趟流程结束,一周的疲惫都得到了慰藉。
不热的时候夜跑,风吹在脸上,抬头看看天空。
小雨,踩着水汽踏进书屋,嗅到木屑和沉香的味道,心沉下来,看些什么,写些什么,如此消磨时光。
临时起意挑个感兴趣的展,抱着能看多少看多少的想法,走走停停,累了就找地儿坐,看不明白就查查。晡时天色正好,便去到室外抓些金黄和深蓝。
去未知的道路穿梭,看无数的人来人往。
...
和周围人不止一次提过,就个人而言,积极情绪可贵难得且容易在短时间内消散。
曾经情绪陷入沙漠而不自知,回看发觉感官封闭状态混沌。那串时间想来已经模糊,难以体会当时心境。
翻开停滞很久的记录本,文字直白幼稚,顺着字迹,寥寥几句,却立马浮现出当时场景,人物时间地点,时间线自动拉缩,甚至能感受到温度。
沿着本子上的瞬间,记忆碎片串成线。顺着这条线,具体地看到自己是以怎样的心情和状态,走过了那些路。
后面的大块空白,提醒着那段混沌时间的存在,后悔让无数瞬间白白溜走,但也庆幸明白得并非太晚。
之后每一次情绪浪潮来临,都用尽全力感受。浪潮初起,开始享受,迎接高潮,接受退去。察觉到状态可贵,便试图用图片或者浅薄文字记录。
频繁地记录着,靠着这些瞬间,覆盖其他日子。
持续的感受和思考,冲刷掉无意义纠结和内耗,一点一点填补空缺和漏洞。
比之前任何一刻,更接纳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