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从图书馆借来了这本《爱经》,中午拿给小闫同学看的时候,她用戏谑的眼神看了我好几遍。
让我不禁怀疑,这本书怎么了?
原谅我才疏学浅,原来世上有一本古印度人写的比这本有名得多的《爱经》。
小闫同学和我提到,我才知道,好吧,是你想多了。
我借这本《爱经》是古罗马的一个叫奥维德的诗人写的。
我借的原因纯粹是因为看到了译者的名字:戴望舒。
之所以知道戴望舒,是因为我的初中语文老师很喜欢他,还曾经在课上给我们诵读过《雨巷》。
我很想知道写出淡淡忧虑的丁香女子的诗人戴望舒翻译古罗马的诗歌,会有怎样的火花。
扯远了,说回《爱经》这本书。
《爱经》全书三卷,第一卷《如何获得爱情》,第二卷《如何保持爱情》,第三卷《女人的良友》。
想起初中的时候,忘记是哪个老师说的:
女孩子胖点叫做丰满、杨玉环;女孩子瘦点叫做苗条、赵飞燕;女孩子高点叫做亭亭玉立;女孩子个子矮点叫做娇小玲珑。男孩子就没那么好的称赞了。男孩子胖点叫做肥猪;男孩子瘦点叫做排骨;男孩子高点叫做电线杆;男孩子矮点叫做矮冬瓜……
所以我在看到《爱经》第二卷的这段话的时候,不禁嘴角上扬:
那皮肤比Illyria的松脂还要黑的女子,你可以说她是浅棕色。她的眼睛是斜的呢?你可以比她做维纳斯。她的眼睛是黄色的呢?你说这是米纳尔法的颜色。那瘦的似乎奄奄一息的,你就说是体态轻盈。矮小的就说是娇小玲珑,肥大的就说是盛态丰肌。总而言之,用最相近的品格来掩饰那些坏处。
小伙子们,都学着点儿。
人家几千年前的古人,说起话来,拍起马屁来,简直了!
如果说前两卷是教你怎么撩妹子,后面一卷便是教你怎么撩汉子了。
维纳斯命我把我的课程去教女子。她现身在我面前对我说:“那些不幸的女子有什么得罪了你吗?你将她们那些没有抵抗力的队伍投到武装得很好的男子们那儿去。那些男子,你已经为他们著了两卷书,他们的爱术已教的精通了;女性自然也轮到一受你的功课了。”
于是作者从“冶容之术”说起,包括:身材、脸型、穿衣、配色、化妆……
接着讲到女子要研究怎么笑好看,怎么哭好看。
对于情人的甜言蜜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假如你们的情人满口说得很好听,你们也像他们一样的满口说的很好听就是了;假如他们拿东西送你们,你们也用相当的情谊回答他们。
对于异性的试探的各种撩:
一个简帖儿前来探测了;一个伶俐的侍女收下了它;当心的念着它;信上所用的措辞是足以使你辨得出那些所表白的心愿是否真诚的,是否出于迷恋着的心的。不要立刻就回信。等待,只要是不太长久,是能够把爱情弄得格外热烈的。对于一个年轻情郎的请求,你须得搭些架子,可是也不要一口回绝。要弄得他心惊胆跳,同时也要给他点希望,要使每一封回信逐渐的固定了他的希望,减少了他的害怕。
书中引用了不少欧洲神话中的人物及故事,像是爱神维纳斯等等。
很多内容看得可能会让你眼疼,比如如何勾搭有夫之妇,如何应对情敌等等,堪称各种撩……
不过想想作者生活的年代,以及欧洲神话故事,也就释然了。
我一直觉得每个人有自己选择的权利,有自己生活的方式。
你可以不赞同,不理解,但是必须要尊重。
抛开上面这点不谈,戴望舒翻译的还是挺流畅的,特别是如果用一种放松的调调来读,别有一番感觉。
在这本书的“序”的部分有介绍说,戴望舒其实是尝试了一种散文诗的方式完成了这本书的翻译。
我没有看过原文书,估计我也看不懂。
我也不懂所谓的散文诗的翻译方式有多大的难度和艰深。
但是整本书读起来觉得有一种淡淡的薄雾丝丝绕绕漂浮着。
《爱经》,由古罗马诗人讲述的爱的艺术,再由中国诗人转述的爱的艺术,挺不错的。
《雨巷》
作者: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行着
寒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