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有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三十岁的时候,我们英姿勃发,不仅有了自己的家庭,还成就了一番事业。可过了十年之后,我们即将接触到中年的人生模式了。
在如今这个社会,其实我们不是不惑,而是特别迷惑。尤其是上了40岁的人,他们所碰到的问题在增多,所面临的风险在提升。
曾有作家写道:“中年,以四十岁为界。危机,以四十岁为始。”
虽然说每个阶段的人都有他们所属的使命和责任,可每个阶段的开始,往往决定了这个人未来的生活情况。
中年期,一般在人40岁的时候开始,在人60岁的时候结束。那么,我们40岁的表现如何,那就决定了未来二十年的生活状况。所以我们所走的每一步,都是步步为营,如履薄冰。
既然四十岁后的人生愈发变得不易,那我们该怎样去面对这样的情况呢?
当我们过了四十岁之后,不妨戒掉这8件事儿,做好相对应的准备,相信我们未来的二十年会好过一些。
01
为人谨慎,切勿冒险。
这个时代,其实有着众多的危机。而在危机当中,其实有着许多的风险和机会。
面对风险和机会,大多人都会选择去冒险,认为“搏一搏”才能够让自己彻底翻身,改变当下的局面。
殊不知,过分冒险的背后,有可能输得连家底都不剩。最明智的做人智慧,应当是小心谨慎,步步为营,切勿为了一时的欲望而丧失了理性思考的能力。
02
做人果断,别再心软。
我们做人有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特别容易心软,被别人说了几句之后,内心就立马软了下来。这,其实就容易被人欺负。
在这个时代,越是心软的人,其实越是混不好。不是说心软善良不好,而是我们的心软善良,容易喂了那些诡计多端的白眼狼。
那么,做人果断点,狠心点,其实对我们未来的生活那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03
与人交往,宁缺毋滥。
在这个世上,大多人都秉持着“多个朋友多条路”这样的观点。这种观点,不能说它错,但也绝对不能够说它对。
因为朋友,那是有标准的。并非所有人都是你的朋友,你所认为的朋友,有可能都是你人生的过客罢了。
与人交往,不需要说非得“多多益善”。有些时候,能做到“宁缺毋滥”才是真正的智慧所在。
04
人云亦云,易成韭菜。
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里的身不由己,不仅指我们难以选择自己的安身之处,有可能连我们的思考能力,都被环境给束缚了。
大多人,他们容易在世道的潮流中认不清自己的方向,不知道自己希望追求什么,以至于被人蛊惑,成为随波逐流大军中的一员。
一旦人没有了自己的主见,人云亦云,那这个人就容易成为韭菜,活成了最为失败的自己。
05
心怀感恩,少发脾气。
既然谈到了世道,那我们就能够感觉到,其实这世上有很多人,他们都愈发变得没有了感情,而只剩下冷冰冰的金钱观念。
一个人,一旦他的观念中满是金钱,而没有了一丝的感情,那他就容易成为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这样的人,很容易跟家人产生矛盾。
面对家人,我们最好的做法,终究是少发脾气,然后心怀感恩,对他们好一些,别辜负了这珍贵的血缘亲情。
06
稳中图进,保住饭碗。
前文已经说了,我们要想未来过得安稳一点,就得少冒险,做到步步为营。不过,怎样步步为营呢?那就是先保住饭碗。
人到了40岁之后,最容易丢了饭碗,成为了失业大军中的一员。这样的情况,会让人后半生都处在忧愁当中。
因此,我们不管做什么,都要以根基(保住饭碗)为主,然后才进行其余的谋划。
07
未雨绸缪,谋定后动。
俗话有言:“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这好与坏的变化,这幸运和意外的轮转,都是我们所难以预测的。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得提前做好准备和规划。
未雨绸缪,积谷防饥。这样做之后,我们才能够让自己忐忑的内心安稳下来,减少风险对于我们未来的影响。
08
摒弃急躁,养好心态。
现代的中年人有个最不好的特点,那就是做人容易“急躁”,而且耐不下性子,没有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问题。
做人急躁,不是不好,而是过分急躁之后,我们自己的心态就会受到影响,无法安稳下来,自然生活就过得疲累。
要想拥有优质的生活,我们还是要从良好的心态下手。好心态,才能够铸就好人生。要知道,心若向阳,无谓悲伤,心如寒霜,万般可悲。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