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时学习西方哲学,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的名言:“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当时年纪小,经历也少,只是觉得这句话很有诗意,却怎么也不明白其中的奥妙。直到三十而立,每天忙于工作、家庭,才慢慢体会到这句哲理想要表达的深意。
在这个通讯日益发达,交流日益国际化,生活节奏日益快速的时代,有多少人一生打拼奋斗,却成为了生活的奴隶;有多少人淹没在大众中,迷失了自己的“存在”。我在日复一日的琐碎生活中才明白,“诗意的栖息”,原来是哲学家想表达的对生命至高人生境界的追求。
作为一个被世俗人际繁扰的现代人,如何才能“诗意的栖息”呢?最近几年,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厌倦自己日以继日的忙碌生活,必须逃离一次,短则一两天,长则十来天。在山水之间,在非人情的天地之间暂时逍遥一会,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会迅速一扫而光,仿佛又找回了那个自由自在的自己。我想,这就是实现“诗意的栖息”的一种方式,仰望星空,凝视明月,泛波五湖,踏遍青山,达到一种美好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状态。
读完夏目漱石的《旅宿》,不禁对海德格尔“诗意的栖息“的存在主义哲学又有了一层更深刻的理解。夏目漱石说,“依理而行,则棱角突兀;任青而动,则放浪不羁;意气从事,则四处碰壁。总之人的世界是难处的。越来越难处,就希望迁居到容易处的地方去。到了相信任何地方都难处的时候,就发生诗,产生画。“
当感到生活艰难,可以选择更容易生活的别处,但是发现在任何地方生存都有各种艰难困苦,最终诗和远方也变成了眼前的苟且。
我想,哲学家海德格尔的“诗意的栖息“,与夏目漱石《旅宿》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想表达的都是,通过人生艺术化和诗意化,使终日劳碌,迷于名利,与世沉浮,迷失自我的人们,心灵重获解放与自由。用佛家的话说,就是境随心转,才有解脱的生机!
要诗意的栖息在大地上,不被繁杂缠身和生活所累,不能逃避现世,一味追求诗和远方,而是要让自己的内心,能够忘却我利私欲的羁绊,有一片可以产生诗画的桃花源!
《旅宿》中的画家,为了摆脱俗世的羁绊来到深山,一路沉醉于绝美的春光和秀丽的风景。到达落脚的旅宿后,却还是要卷入当地人的生活。虽然他是为了追求非人情而旅游的,但是在用淡然的超脱世俗的心境、发现美的方式来观察当地人的一举一动,使画家在“非人情”的世界流连忘返。
作品中描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命运和各种离奇的故事,也用诗作的方式表述出来。描写山村老太婆难耐凄凉,在寂寥岁月中日日数着过路的马,捱着无边亦无趣的日子,他写到“马夫歌声处,白发对暮春”;描写月夜下,女主人公一闪而过的身影,他写到“夜半钗钿堕,春星落枕边。兰汤新浴发,春夜失云娇。春宵歌一曲,脉脉不胜情。月色溶溶夜,海棠化作妖。春宵明月下,低唱独徘徊。决意随春老,孤芳自赏时。”
在平淡繁杂的生活中发现美,并用美的方式表达出来,真是达到了“诗意的栖息”的人生境界。正如夏目漱石在《旅宿》中提到的,“是故无声之诗人虽无一句,无色之画家虽无尺绢,但在能如此观看人生的一点上,在如此解脱烦恼的一点上,在能如此出入于清静界的一点上,以及在能建立这清朗的天地的一点上,在扫荡我利私欲的羁绊的一点上,——比千金之子,比万乘之君,比一切俗界的宠儿,都更加幸福。“
这本书的翻译,是中国著名的画家,散文家,成就卓越的文艺大师——丰子恺。而且,在书的扉页上,是一幅幅水墨画,笔精墨妙,每幅画都在讲述作品中的故事,再搭配夏目漱石的文字,美妙绝伦,相得益彰。
而如何才能像艺术家和诗人一样,让自己的内心成为桃花源,用心去发现生活的美,并用诗意的方式来表达?夏目漱石在一环扣一环的故事情节中表达了他艺术论、美学观和东西方文学的深刻见解,读一读《旅宿》,也许你就知道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