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这篇文章是因为今天上午无意间看见豆瓣公众号的一篇推文(第一批出家的90后,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寺庙)。
文章的作者刚上大学时因为脑抽好奇,去报名了寺庙的佛学社,后来和当时询问的小和尚成了好朋友。
两个人同龄,都是90后,作者报名时填的申请理由是“普渡众生”,被小和尚一顿嘲笑。
小和尚看起来非常不正经,会和作者各种吐槽“男女朋友分手夫妻闹离婚都跑去问我怎么办,那我该怎么办,我十来岁就出家,也没谈过恋爱,我怎么懂这些啊!”;会喜欢和作者这样的年轻同龄人一起玩;会问作者“那个iphone怎么下歌,我喜欢听荷塘月色,你能不能帮我”……
看起来一点也靠谱,但整篇读完我突然觉得这个年轻的、同龄的小和尚,是非常清醒而坚定的一个人。出家这件事对他来说,可能就像我们选择自己的职业、城市和生活方式,如呼吸一样自然。
小和尚最大的愿望是有一间自己的寺庙,今年五月时他到湖北省洪湖市峰口镇重修一间快要荒废的寺庙,愿望眼看要成真,但是当地佛协的大佬要求他花二十万做水陆庙会,才把寺庙的法人给他。如果不能当寺庙的法人,那么所有的捐赠、重修都是违法的。
隔壁县寺庙的主持来挖小和尚,待遇优厚,作者劝小和尚跳槽,但小和尚不想让当地的老居士们失望,就一直勉力支撑着,还拿出自己为数不多的积蓄去捐赠敬老院。
小和尚没什么背景,不是师承名门,没有师门庇佑,因此路走的就艰难些。有次作者认真和小和尚讨论出家的事,希望他推荐个师傅,被小和尚拒绝了。他讲了不少佛界败类的事,说这条路不适合作者,但他自己走了也就走了,也会坚持走下去。因为有黑暗的一面,也有光明的一面,如他所言:自己选择的路跪着都要走下去。
看到这里觉得佛门之地和红尘攘攘也无太大分别,但是清醒坚定如小和尚的人很少。
他一点也不觉得出家修行是一件非常高尚或者伟大的事情,只是自己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他嘲笑作者当初“普渡众生”的愿望,但一直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身体力行做着类似的事——修荒废寺庙、去敬老院、朝山……
对于不公和无奈,他选择接受,但没有一同堕落或者怨天尤人。
除了“普渡众生”,佛教另一句人人皆知的话可能就是“众生皆苦”了。
“众生皆苦”,我觉得苦的大概是无穷无尽的欲望和种种不得的现实。但欲望是刻在人类基因里的本能,因为欲望,我们才得以百万年来繁衍生存至今。所以,这几乎是无解的问题。
而各类宗教便也由此而生,有人在其中见道修成、得以圆满,仍有很多人依旧挣扎困顿;而也有很多人嘲笑修行者,是逃避,是迷信,是无用。
但我自己觉得没有谁比谁高尚或正确,两方都是在寻找和欲望的相处方式,或向上努力做朋友,或向内探索找宁静,方式不同而已。
我想“普渡众生”往广义层面讲,我们都在渡众生,也在渡自己。
很多人讲的利他,帮助和改变他人,然后也改变了自己,这也是“普渡”的一种,哪怕很微小。
一直很喜欢小时候看过的一个故事,海水退潮了,沙滩上搁浅了很多鱼,小男孩把鱼一条条扔回大海。别人说,鱼太多了,不可能扔完,但小男孩回答:“可是这条鱼在乎。”
勿以善小而不为。
众生皆苦,但有幸能在红尘熙攘里滚一遭,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