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集体撒狗粮的日子,520朋友圈肯定是大型秀恩爱现场,送玫瑰送包包送戒指……(建议单身狗屏蔽朋友圈)
二喵做了个小调查,问大家:如果收到一盒1999元的玫瑰,你会很高兴还是埋怨另一半乱花钱?
如果税后家庭月收入五万,我会很高兴,如果家庭月收入五千,我会打死他……
之前可能会很开心,但是自从接触理财后凡事都会以自己的标准斟酌下是否物超所值,当然不值,而且超不值的好不好,先不说男人又多了了一项撩妹工具,这花顶多也就个把月的时间就凋谢了,什么都没有,还不如买块表或者包包之类的更有价值些!
谈恋爱的时候,我很乐意收到他送的礼物,送的东西越贵,我觉得他对我的心越诚,但现在不同了。他要是送的是1999元的roseonly玫瑰,我会转手抽他一个耳刮子。这花是能吃半个月呀!还是能凑房子的首付呀!
没想到结婚前和结婚后,大家是两副面孔。
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她们的态度发生一百八十度转变,是理性的呼唤还是没钱惹的祸?
一、
心理账户是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教授理查德·萨勒提出的概念。他认为,除了荷包这种实际账户外,在人的头脑里还存在着另一种心理账户。
心理账户顾名思义,只存在于人的头脑中,人们会把在现实中客观等价的支出或收益在心理上划分到不同的账户中。
在做事情之前,人们一般会根据自己的心理账户来决定事情的重要性,进而决定取舍。
也就是说在决策过程中,决策者的心理与行为,如情感情绪、价值权衡、心理偏好等都是影响做出决策的重要因素,因而使得决策过程呈现出种种非理性的特征。
心理账户的开支可分为四个部分:生活必需开支、家庭建设和个人发展开支、情感维系开支、享乐休闲开支。
在中国人的消费观念里,情感维系和人情投资是非常重要的。
谈恋爱时,男女双方经济是独立的。男方从账户里掏出的钱,对于女方来说,并不是自己账户里的钱。所以,她会更关注玫瑰花的情感附加值。对男方来说,这是一笔情感维系开支,能增进两人的关系,即使玫瑰的价格超出他的心理预期,他也会买下来。
结婚后,两人的钱都属于家庭的钱。花了1999元买花,男女双方对这份属于家庭的钱的心理账户归属发生分歧,女方认为这是占用了生活必需开支和家庭建设开支,而男方则认为这还是情感维系开支。
商业营销上很多例子是利用消费者的心理账户,刺激他们消费。最常见的,就是将其他账户的支出,归为“情感维系支出”。
比如买1999元甚至是39999元的Roseonly,不是买的花,而是对恋人的许诺,“一生只爱一个人”。
比如哈根达斯的经典广告语“爱她就带她去哈根达斯”,向人们传达花钱不是买冰淇淋吃,而是爱她。
比如某个旅游胜地宣传片的主题是让你与爱人拥有特别的回忆,而其实你看的风景与别人并没有丝毫不同。
二、
心理账户在其他消费方面也表现尤为明显,很容易造成非理性消费。
▲中奖的钱来得快去的快
工资5000元,彩票中奖5000元,都是同等价值的收入。但心理上,辛苦上班挣到的工资往往被放在“勤劳致富”账户中,而彩票所得放在“飞来横财”账户中。
买同一样东西,花“飞来横财”账户中的钱,比花“勤劳致富”账户中的钱,往往要轻松很多。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读新闻,总是会发现中了彩票的亿万富翁很快将奖金挥霍一空,最后不得不依靠别人接济来生活。
▲绝对值优惠与相对值优惠
高价商品促销宜采用绝对值优惠的表述,而低价商品促销则应采用相对值优惠表述。
一套价格300万元的商品房,如果开发商想通过让利方式进行优惠促销,与其说9.5折,不如说优惠15万元,这样对购房者会产生更便宜的价格感知体验。
相反,如果某商品的原价只有10元,那么“半价出售”比“优惠5元”更能激发消费者的购买冲动。
想要学会理性消费,你应该牢记这两点:
1、做决策时,不应该受到成本和收益之外的东西的影响。
2、不要因为贪便宜而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同样,也不要因为比较贵而不买自己正需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