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7周年纪念日,和平生活来之不易,革命先辈的牺牲永不敢忘,愿以我辈之芳华,捍卫盛世之中华!
抗日战争胜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记忆,只有不忘过去的苦难,我们才能心怀信念,砥砺前行。
无论是战争年代抵御外来侵略,还是和平年代战风斗雨,爱国始终是中国人的最大公约数。
冰天雪地里,吃着草根、树皮,杨靖宇“既有血,又有铁,只带去冲锋”;面对酷刑和屠杀,坚贞不屈的赵一曼告诫儿子“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张自忠“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重温这些震撼人心的抗战故事,叫人更加懂得什么是家国大义,什么是民族脊梁。
每每读到这些惊心动魄的英雄事迹,我都感慨万千。
他们也是血肉之躯,他们也有亲人朋友,是什么力量给了他们这样义无反顾的坚定选择?是什么精神支柱在他们面对酷刑与死亡的威胁时,能够坦然面对,慷慨就义?
我想,那就是信仰的力量吧!他们坚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相信我们终将获得胜利!
所以他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就像清代谭嗣同在《狱中题壁》中写道的那样: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正是有了这些神一般存在的英雄人物,才让我们中华民族昂首挺胸、不畏艰辛地走过了那段戚风苦雨的苦难岁月,迎来了今天位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壮丽辉煌。
正如我们外交部的华姐姐,在面对外部反华势力和美国的挑衅时曾经说的那样,你去看看中国的建党史,中国人什么没经历过。
我常常想,同样是一生,他们的一生可谓是短暂而辉煌。在历史的画卷中,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胡适先生在《人生有何意义》中引用过一首小诗:
知世如梦无所求,无所求心普空寂。
还似梦中随梦境,成就河沙梦功德。
王荆公小诗一首,真是有得于佛法的话。认得人生如梦,故无所求。但无所求不是无为。人生固然不过一梦,但一生只有这一场做梦的机会,岂可不努力做一个轰轰烈烈像个样子的梦?岂可糊糊涂涂懵懵懂懂混过这几十年吗?
的确,即便是做梦,也要做一个轰轰烈烈的梦!不能如行尸走肉般懵懵懂懂地混过这几十年。
我们现在不需要流血牺牲,不需要扛枪上战场,但是我们需要不断的强化自己,丰富自己,为实现伟大中国家梦,奋发图强,砥砺前行。
互联网时代,现在我们的种种不是缺乏,而是过剩。
物质过剩,消息过剩,而精神却极度匮乏。可见这种过剩,是一种无形的消耗。
任何热闹对于人都是一种消耗,人在热闹之后会感到累和虚空。任何宁静对于人都是一种滋养,内心或多或少都可以长出点什么来。
静下心来,读一本书,写一篇读书笔记;坚持运动,保持健康;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大脑,滋养自己的灵魂……
时代不同,信念不同,但是奋发图强砥砺前行是相同的。
我想,这就是对先烈们最好的回报与慰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