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四年的每个晚上,我基本都是听着《冬吴相对论》入睡的,梁冬和吴伯凡两位老师可谓对我成长影响最大的人了。《欢喜》一书大致就是将《冬吴相对论》中若干期节目的内容整理成了一篇篇小文章集结成册出版,无论是出于支持两位老师,还是重新温故的角度,我都有必要买来读一读。
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应该在于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自己不足的机会,让人知耻而后勇。该书的内容,主要是围绕个人修行、心智成熟,里面点出的问题,自己可算是处处中枪。这篇笔记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书中内容的每章要点,还有一个是我的感想和愿景,即个人想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
1. 每章要点:
序——欢喜的秘密
- 从小接受恐惧教育,容易以悲催作为人生潜台词和底层代码,它就像一种原始病毒,一旦我面临新的人生际遇,它又会轮回变异。这种底层代码,让旁人看起来混得还可以的人,却在内心充满了焦虑和自卑。
- 克服上面这种内心的焦虑和自卑,内心欢喜的状态是,坦然承认和接受这一切,然后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尽可能享受能反复带给自己快乐的工作。
- 其实欢喜的第一要务就是就是承认和接受现状,所谓“如来”二字,于我而言,就是“如”实承认我现在面临的一切都是必然和活该“来”的。然后,在接受现状的态度下放马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 欢喜的秘密,那就是承认现实如来,然后立马去改。
寻求公众是一种心理病
- 抱怨,是对当下现实的不接受和抵触,不愿意直面现实,不愿意想积极的办法去改变它,简单地归咎于他人,所以抱怨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惰性,也是一种内耗和自我折磨。
- 直面现实,想着怎么去解决问题时的心法:攀岩的状态,即必须面对当下,快速决定怎样才能攀住一块石头活食抓住一把草,从最危急的状态中挽回局面。(我的理解是面对一份自己不想做、想逃避、想抱怨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时,把事情分解成很细的一块块,具体到10-15分钟就可完成的子任务去做,就像这里攀岩时抓住下一块石头一样。)
每个人都活在套子里
- 心智模式是一种思维定势,指我们在行动和表达的时候暗中遵循却又没有意识到的那个套路。
- 困境的背后往往是心智模式出了问题,是不良的心智模式套牢了我们,有人称之为内心的魔障。
高效率的无效果
- 现代人的工作和生活中,充斥着高效率的无效果现象。
- 如何做到卓有成效:
- 善于利用有限的时间;
- 重视对外界的贡献,重要的是做出了什么结果,而不是做了什么;
- 善于利用自己和别人的长处,而不去管那些短处的事情;
- 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要事优先;
- 必须要做出有效的决策。
- 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内心的充实,那种卓有成效的感觉。
量子学中的智慧
这一篇实在太扯了,直接拉低了梁冬和吴伯凡在我心中的高度。
积极的沉默
- 善于倾听对人的成长和成才非常重要,要从小培养孩子倾听的能力;
- 一惊一乍不是领导者的素质。领导者应该不断吸纳各种信息,把大量信息存储在脑子里,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最后才给出反应。(全盘把握、深入分析的领导力)
抱怨这种病毒
- 抱怨、牢骚就像口臭,自己没有感觉到,但是会让别人不舒服。
- 暴力是什么?暴力就是以自我的意志、自我的意愿作为绝对的评判标准,让其他的人服从自己,或者说规范他人和环境(也就是“我执”)。
- 烦是对不确定的焦虑,恼是明确知道要什么,但对方没做到,于是产生了恨意和不满。
有毒的瘾头
- 警惕对过去成功经验的路径依赖和迷信。
- 所以要时时自省。
养喜神,去杀机
- 始终保持积极正向的思考。
- 杀机太重的人,自己总是充满批判、抱怨、鄙视和否定,自己越来越看不惯自己。(我就是这样)
一个是成功和失败往往都源于心智模式
要经常自省
钝感力
- 钝感力:对负面、攻击性的东西一种天然的过滤和屏蔽能力。
- 完美主义拖延症的成因:一念求全,万绪纷起 by 曾国藩,所以可议事者不可图事。
心理留级生
- 孩子最重要的教育是自律教育,自律有四个原则:
- 推迟满足感
- 承担责任
- 尊重事实
- 保持平衡。
- 要有田间精进的心态,内省自己是否心智成熟。
定位的误区
- 不要一味想着重新定位,推倒重来,也可与立足于本位,不断精进
寻找定见
- 定见就是去除流离状态、漂浮状态、随波逐流的状态,达到内心的定静。通俗地讲,定见就是不要一惊一乍,不是自己成为外在环境简单的应声虫,外在环境有一点变化,就马上在自己的思想上,行动上、语言上表现出来。有定见的人的表现是:你有千变万化,我有一定之规。
- 定不定与忙不忙没有关系,重要的是,在某一个时间段里,在每一秒钟里,你能否专注、认真、全神贯注地做好手上的这件事。只要能把眼前的这个事情认真做好,你的心就会定。两者互为因果。
- 如何做到拥有定见,四个约定:
- 不轻易评论他人;
- 不受他人影响;
- 不妄自揣度他人;
- 凡事尽力而为。
从内心微笑
除了让我知道“技法”和“心法”这两个词语外,别无感想。
非典型性雄辨症
- 警惕合成谬误现象,心量要大,视野要远,着眼于获取整场战争的胜利而非局部战役,有时跟人辩,赢了也是输了。
- “愚”这个字中,“禺”就是角落的意思,指狭隘地考虑问题、钻牛角尖。“蠢”就是春天的虫子没有方向感地乱动。所以说,没有战略眼光、没有愿景的人生和事业是愚蠢的。
用心体验世界
-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保持一种饥饿感,保持一个谦卑的心态。
- 为什么经历是一笔财富?因为能让人有更强的设身处地的能力,也就是能从当下的状态很快、很真切地切入到另外一种状态中去。
爱的技艺
- 所谓爱,就是全身心地感知周围的人和事,然后以一种柔性、灵活、富有弹性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以一种非此即彼的方式解决问题。爱能够兼顾双方的需求,能够在看似对立的需求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信念的力量
- 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by 弘一法师。
- 我理解的这里的信念,其实就是定见,对当下事物的定见,对未来事物的定见。
植物的智慧
- 真正的忍是什么呢?是在弱势的状态下获得一种超常的主动性。佛教“六度”里讲的“忍辱”不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垃圾桶,或是把糟糕的东西吞下去,忍是消灭,辱是被动、低下、弱势,忍辱就是要消灭弱势状态。
- 植物的生长就是忍辱的过程,通过内在的转换机制,把那些看似非常负面的东西变成正面的东西,这就是成长。
- 这种“忍辱”或者说植物的智慧,其实是保持内心从容的能力,这种从容会帮助我们用一种巧妙的机制,把那些表面上看起来是伤害性的、侮辱性的东西转换成有助于自身的力量。当我们掌握了这种机制之后,天下就没有什么事情能够真正伤害到我们,很多破坏性的力量也都能够转变成建设性的力量。
解题和解风情
- 不太清楚这一篇想要表达什么。
- 当人们开始操心那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时,反而没那么烦躁了。最怕的是悬在空中,无从用力的感觉。(我之前理解的攀岩的状态)
-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最重要的是看是否尊敬说话的那个人,是否把他说的话当回事。或者说,讲话的人讲得再好、再正确,听的人不相信、不尊敬他,讲多少真理也没用。
- 除了立意要正,还要让眼下的行为与志向始终保持一致。不要因为眼前的困难或受到的诱惑而让自己走上一条低等级的公路,走上去以后就没法调头了。(不要因为眼前的困难而降低对自己的要求)
官人、商人和情人
- 分为上下两篇,但除了讲述三种人格或者心智模型外,不知道要表达什么。
- 一个人到底会怎么样与他的内在机制有关系,而与外在的机遇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不要把自己的失败归结于没有抓住某次机遇。这样的认识也可以避免一些选择难题。
- 要做成一件事只有两个可能:第一是真的匮乏,所以拥有很大的渴望;第二就是有梦想,以至于现实当中已经相当不错了,跟这个梦想相比,还是觉得匮乏。
幸福的开关
- 业障,就是业已发生的障碍,而过往的伤害会妨碍我们看见今天面对事情的实相。(对过往成功经验的迷信也同样会妨碍我们看见今天面对事情的实相)
- 所有伤害你的人,他们事先已经被报复了,现在对你的伤害实际上反映了他之前所经历的折磨。我们应该有这种慈悲的胸怀,一个莫名其妙折磨你的人,也许他本身就很痛苦。
道歉是感情止损
- 所谓高人,就是能够抽身出来看自己的人。
- 不会道歉的人无法直面自己的缺陷、缺憾和不足,始终要抗住那样一个完美的自我形象。道歉就是意识到自己的缺陷并且直面这一缺陷,或者说造成了某种损失,要直面它并且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这一点在投资领域有个术语叫“止损”。
- 30岁之前不要想能挣多少钱,不要跟老板、客户去计较,因为这个钱很少。你只要做一件事情就好了,就是让自己拥有一个能够挣到300万的心量和300万的德行。
- 那什么叫心量、什么叫德行呢?很简单,等有一个有个人说一口气给你365万,你内心觉得这当之无愧时,那就是有了心量和德行。
我们都是吓大的
- 一共上下两篇,上篇讲了从小接受恐惧教育的坏处,会畏缩,下篇讲了不接受恐惧教育,会跋扈,面对恐惧正确的心态应该是豁达;
- 豁达和跋扈不同,它在某种程度上是直面现实的一种能力,就是直面已经发生的一些不利的、困难的东西,而不是习惯性地畏惧、退缩。
2. 我的感想
套用一下别人的话,自己希望能够成为一个外表干净帅气,内心从容平静的人。改掉内心的种种愤怒、恐惧和苟且,由戒入定,由定得慧。其实,想成为一个比现在更好的人,不是第一次立志这样的希望了,但总是失败。今天的想法是,会不会是以前听过也就听过了,只是当时的触动,并没有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所以花了一整天时间写了这篇笔记,并拍脑袋想出了下面三条,希望能够有效果。
- 一,抽身出来看自己,即反躬自省、三省吾身、观照自身。
- 二,应该要将上面那些要点牢记,闲暇时刻反复忆念。
- 三,知行合一,将那些心法落实于生活工作中。
最后,《冬吴相对论》节目已经停播好一段时间了,祈求能够继续下去。
初写于 2015-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