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重新回想起当年辞职回家究竟是什么原因?换份工作,考公务员……全然不是,而是为了逃避!刚毕业工作半年,感觉到不适应,觉得出来工作的情形和毕业前所设想的并不一样。于是就辞职回了家,呆了两年多,直到现在才发现这是逃避和逃避背后的原因。
这是多么讽刺啊!不过认真想想,这也是用时间换来的答案本就该有的代价。自己为什么会逃避呢?工资不高,工作环境不好……其实都不是,而是自己内心发觉经过四年大学的学习,以为自己可以做点什么,但自己在大学四年的“堕落腐化”中被消磨得一无是处,已经害怕面对社会和竞争。记得在刚开始找工作时,本想找份跟英语有关的工作,但在我面试时,一句也说不上,最后红着脸走开了,这时才发现自以为学得不错的英语全是自欺欺人,原来自己没意识到“练真功夫”不是喊“口号”,而且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至今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尴尬、无知和无奈,感觉自己就像个傻子。……后来,学校要“赶”人走,自己一直没找到工作,却装着表面淡定,心里早已焦急如焚,最终去了唯一一家肯面试且最后收留了我的公司。
工作后,自己没能适应,心里总想着在这里工作还不如考公务员,于是遇上点不顺心的或本该自己做却做不来的事时,心里就念叨着考公务员以此来自解。其实,这是极其错误的,本应该借着这些机会好好反省自己:自己为什么不顺心?为什么做不来 ?如果要在这家公司待下去我需要做些什么、怎样做?若是辞职找另外一份工作,我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考了公务员后又会怎样?……显然,我并没有这么做,最终还是辞职回了家。
回家两年,公务员也没考上,究极原因是自己态度没端正,也没努力,在逃避,不想工作,最重要的还是没有深刻的反思,没意识到问题的关键在于逃避的背后是自己是没去提升自己核心竞争力。
为什么我会想到核心竞争力呢?那是因为我想起了《穷查理宝典》里讲的:跨学科知识和多元思维模型;真正重要的大道理占了每个学科的95%的分量,所以,从所有学科吸取所需要的95%的知识,并将它们变成思维习惯的一部分(思维框架),不断通过实践去使用它们。还有在成甲的《好好学习》讲的“临界知识”和“底层规律”。
经常有看到或听到“核心竞争力”这个词,但从来没真正把它“放到”自己身上。直到最近,才引起自己的注意——究竟怎样才能让自己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中,都能拥有核心竞争力呢?于是我就想:既然是“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中”,那就表示“在每样工作中”。那什么是“每样工作中”的核心竞争力呢?是不是都有共性呢?……自己所能想到的答案是:每样工作中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你有,别人没有;别人有,你的“优”。“你有,别人没有”比较好理解,而这里的“优”,并不是说你最优秀,而是你能达到优秀的级别,因为可能不止你一人优秀。比如,在单位里,你会写文章,如果你能比你单位里90%左右的人都写得好,那无疑是有竞争力的;或是你能比单位里90%左右的人更熟练运用office,写得出很好的文案,制作出优秀的PPT、图表等等,这些都能形成竞争力。
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都不一样,所以,所需要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渠道和具体方面也不一样,这都需要自己去发现,但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首先要拥有强大的自学能力。因此,如果我要摆脱“逃避”的心理,就得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当真正拥有它的时候,“竞争意识”早已“埋入”心中,这时就没有所谓的“逃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