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要反思自己,就索性彻底一点,可能会有些下不了手,但也要勇敢面对。
1.
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我虽然说要拥抱变化,但当面对变化还是会有恐慌。
比如,我也一直在学习区块链投资,但我是学的很慢的那一个,技术的角度去学习,觉得离我远,从投资角度去学,又觉得信息太多,眼花缭乱,根本看不过来。不但如此,学习的心态也变了,看到有人讨论多少倍的收益,开始反思自己应该把注意力用在哪里是最划算。
有一个趋势也不得不提及,发现我最早喜欢看的萧秋水,早就不怎么更新公告号了,最早看的张辉和彭萦的改变自己,虽然也持续在更新,但它们一直有产品,有社群和课程,连岳持续火和更新,但他最近也在悄悄改变,推出了新的公众号,和菜头有自己的小程序。
小马宋说,产品必须保持进化才能生存。他举例腾讯从qq一路到微信支付,还有门户网站,以及《王者荣耀》,繁衍出更强大更不同的后代,来实现续存。
网易,美团也一样。最后还说了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最初只是一个公众号,一路摸索尝试,后来得到app出现,现在逻辑思维公众号也出现了悄悄改变,不再先发语音了,先发主文,再发语音。
这些人都比较有名。还有一些别的例子。
发现一起写公众号的很多人,很多慢慢不写了,还有的是在尝试改变,比如我看到有一些写作社群的人开始尝试写人物采访。也有如我一样有些迷茫和焦虑的同学,开始只是写读书笔记。可能大家都意识到了这些现象,只是也不想放弃写,但也没有找到更好的方向。
2.
该怎么去找方向呢?
大趋势是,已经有方向,有产品和社群或者课程的公号中,也不是每一个都做到很好,甚至我亲眼观察过有些人早半年之前就放弃了公众号运营。
我有时候想,执拗和勇于不停地尝试是不是矛盾,但现在想,并不一回事。大的方向上要执拗,无论什么时候,怎么折腾,都不要放弃对于成长的挣扎,这条路上,应该执拗。但是走在这路上的方法,可以不停地带着好奇心,根据反馈来尝试。
《财富自由之路》这本书作者讲解的“需求”给我新的启发。
找“需求”的过程,也是找“赛道”的过程,也同时是笑来老师说的,所有的创业成功,最后都是因为,解答题高手做对了选择题。
这是好几处文章给我的启发,我尝试连接到一起来。
笑来老师自己举例,他在新东方从来不担心没排课,因为他找最有需要的课来教,阅读和写作。但是他后来写书却先写词汇书。
这是他自己的思考结果,找最被需求的事情做。
连岳的文章也给我启发,比如他最新一篇怎么防止变傻,发现如果把他的观点和从《财富自由之路》这本书学到的怎么自我教育结合起来理解,也很有趣。
所有的自我教育,学习,都应该围绕用。能用起来,有用,得到价值。
连岳说,忙一点,做具体的事,投身市场,尽量从事与商业有关的工作。
3.
那么这些和题目拥抱变化有什么关系呢?
我觉得首先是自己困住了自己。
连岳在回复一个读者的留言时说,很多逃避现实的人都说自己喜欢文学......
我为什么不愿意再多一点的改变,不多打开自己一些,不但不愿意,还一直自我设限?
我一路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不放弃挣扎又是为了什么,自我内驱力会因为不断遇到挫折就此停止吗?
只有不断变化才有出路,所谓生长也是如此。
那该怎么做呢?
不是说不能喜欢文学,先通过写想明白哪些是正确的事情,怎么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去实践这些正确的事情。
既然说自己也喜欢文学,那就先保证输入量,那就先写出作品来。
4.
我也在观察走在前面路上的一些前辈们。
尹航最近也开始更新的勤快了,冷静的来分析一些迷幻现象,我觉得他一直是这样的风格,但最近的文字更有自己的自在多一些。
千古刘传第一首配音作品公众号发布了,是霍比特人地主题曲《Star Sky》,作为粉丝,我很高兴看见他说到做到。我想到了有趣,很多人在晒自己的有趣,可我被千古刘传的一句话感动,他说为了做出来第一个作品,他已经有很多个不眠夜了。
我想起来那些努力的人们,我有幸见识到,被镜像过,还有什么理由说放弃自己呢?
再来说有趣,笑来老师说的,挺深刻的。“做一个被认为有趣的人”和“自己活得有趣”是完全不相干的两件事。不仅如此,做到前者,后者还常常受到损害。
从前辈们的作品里,成长历程里,我更多看到了自在。
我知道想真正做到并不容易,感谢他们在前面走,我也知道需要学的有很多,但,这是我的思考,你怎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