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8点吃完早餐便又坐到了电脑旁,像往常一样把《kill it》看完后,做了一些将要做的工作准备,抬头一看,在摆满各种各样书记的书架上,我左右寻找着自己熟悉的书籍,书架上大多都是哥哥的专业书籍,夹杂着我初高中寥寥几本旧书,在仔细的扫视过程中,我的眼睛定格到了第二层的书架上,一本厚厚的同学录在周围稀薄的书籍中显得如此与众不同,其实,我每天都坐在书桌旁,已经快一周了,期间也无数次注意到这本同学录。
这次我把它抽了出来,翻开了第一页,最先看到的是自己的名字,这一页是主人档案,记录了当年自己的一些基本情况,其中记录了我的最爱:天蓝、灰、黑、绿、红;食物:apple;香味:茶味;偶像:翟天临、段林希,当然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记录,这里不一一列出,让我出乎意料的是,我初中的偶像之一,现在竟然成为我心中最厌恶的那类人,在打开这本同学录之前,自己都不曾认为这个人能当作偶像,还是自己的....,我想那时自己一定不明白什么是偶像吧。这不得不让我联想到如今的一些追星现象,我对偶像的理解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偶像,追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追的是自己心中认为最想成为的那类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越长大越能理解这句话的涵义。如今看到年少时自己喜欢的所谓的“偶像”只不过是披着光鲜人皮面具的普通人而已,是会为了名利而放弃原则的人,想想那时的自己的是多么的幼稚,看到现在那些热衷于追星的孩子们仿佛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而与当年不同的是微博、微信、QQ等社交平台的普及把这股追星风推向了高潮,而其所带来的影响也成倍地增加。说到这里,也不想再说下去了,毕竟每个时代有不同的的产物,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就是自媒体时代的产物吧,那么也自然有这个时代特有的解决办法。再回到这本同学录上,在主人档案的最下方有一行英文—Travel around the world,紧接着还有一句中文:吃好!睡好!玩好!过好!,看到这里自己不禁一笑,顿时觉得那时的自己单纯得可笑,这个说简单也不简单的梦想,用两个词概括就是丰衣足食、无忧无虑,但却始终无法完全实现,那只是多年前的一个幻想罢了。
翻开第二页,是留言处,打头的是恩师留言,看着几个老师的留言,努力地去把名字和所教的科目对应上——语数外物化。在这里就说说我的初中物理老师吧,他是这几个老师里唯一一个男老师,说到他,我的脑海中隐隐浮现了许多有趣的物理小故事,模糊而熟悉。他说过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是:“我们无法凭借一己之力去改变社会的某些现状,我们只能依靠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影响周围的人,一点点地传递这种影响,才有可能去改变这个社会。我的孩子我不祈求他对这个社会做出多大贡献,我只希望他不会危害这个社会就够了。”这段话至今还存在于我的记忆中。恩师留言后面就是同学签名秀,一下子几十个名字映入眼帘,随之而来的是一段段场景在脑海中被唤醒。似乎每个名字都能对应一幅场景。在第二页的反面一个名字触动了我---李小乐。她是初中好朋友里失联最久的一个人,QQ里存的那个QQ号早已联系不上了,于是我打开了初中群,起初只是看看还有哪些人还在群里,浏览了里面的名字,另我意料之外的是,我寻找了很久的那位老同学名字出现了在我眼前,我毫不犹豫地加了她,不久,她接受了我的好友请求,开始了聊天,我先打开了话匣子,问道:“你现在在哪儿,过的怎么样,好久没联系上你了。”不一会,她立马回复了我:“我在新疆,过的还不错,之前的QQ早已经不用了”。接着我们又聊了一会,仅仅是一段简短的问候,但是那种陌生的熟悉感越发强烈,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又想到她在同学录给我的留言:“我们的友谊似乎越来越淡,三年来也被时间冲得越来越淡了,我们都变了,变得越来越复杂,也许我变更换坏了吧,不过人总是会变的,我知道你对一直我很好,很讲义气,三年了我们要离别了,希望以后再你的记忆中还能找到我,祝你中考大捷,要是你把这段话给别人看,我就扁死你。”在敲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我想说,我们没变,变的是时间,希望当我们再次相见时,我们还是那个我们,放心,我的记忆中一直有你,我们都是此间少年,却怎么也走不出那半生.....
又往后翻了翻,看到许多早已遗忘的留言,感到可笑、天真、欣慰、怀念,那时的我们很简单,用着煽情而纯粹的笔触写下一段段真挚的祝福语。我合上了这本我唯一保留的,尘封多年的同学录。
各自的故事还会继续,而我只想道一句,“彼时此时,勿忘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