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佑说最好的养生方式是——少接触人。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一切烦恼,皆来自于人际关系”
这样的话每个阶段听都有不同的感悟。前一段身体不适,就很纳闷儿自己没有多劳累啊,而且一直注重运动和养生,怎么还会这里疼那里痒的。而且观察身边一些身体不好的同事,觉得他们也没有大灾大难的,整天身体出问题。当我把这一类人放一起观察,突然觉得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点,就是心理活动太多了。可能他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就像一个种子种在了心里,但是我们每天工作又不可能不接触人,既然身体不能做到与世隔绝,心灵一定到修炼,这也就是稻盛和夫倡导的真正的修炼不是与世隔,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修炼。
如何修炼呢?
首先,学会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别往自己身上揽事情,这是我从上次的班级矛盾中学到的,我作为班主任,经常会出于爱心做一些超出自己界限的一些事情。昨天,一位学生请我给他的妈妈打一个电话,因为眼睛近视,但是妈妈不给配戴眼镜,因为妈妈觉得孩子是假性近视,不需要,但是孩子很苦恼。旁边的语文老师说,我们老师不是医生,让学生自己回家给妈妈说,带自己去正规的医院做检查,听医生的建议。如果要不是语文老师在一旁,我可能就真的会给家长打这个电话。但是我自己又总觉得这样是不是不负责任,目前在“别往自己身上揽事情”上,我经常会矛盾。
其次,学会在人群中闭嘴。工作中的人群泛指在办公室里,放学后几个老师碰面时,或者开会时等等,不一定非得在人群里说出自己的观点,毕竟人们聊天最主要的目的是表达自己,做个忠实的听众,少说话就少废精气神,别让精气神儿从嘴巴里溜走。所以现在年纪越大,见朋友的时间越少了,越来越喜欢独处。
最后,忙起来少思虑。有时候,就算一天没有说话,脑袋思虑过多,也会觉得很累很累。唯有忙碌可以避免思虑过多,身体行动起来,减少大脑的负担。稻盛和夫谈到如何提高心性,第一点就是“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听起来有学鸡血,似乎是在替领导说话,其实不然,努力工作也是我们修行的一种方式,不荒废自己的时间,人生本没有意义,努力生活好当下便是意义,所以为什么工作的时候不努力工作呢?而是努力工作也是养生的一种,忙碌起来会减少大脑的一些负担,所以努力工作吧,就为了自己身体有事可做,不让身体颓废不让自己的大脑颓废。
对于我自己来说还需要少看朋友圈,朋友圈可以发可以记录自己的点点滴滴。我们总是刷抖音看自己圈子以外的人的动态是娱乐是学习,但是看圈子以内的动态,莫名的会比较会有更多复杂的情绪,所以我选择不看,但是我还是很喜欢用朋友圈记录自己的生活。
最后,希望我们都能在世俗中保持一颗脱俗的心灵,能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不断地修炼自己,也愿我们都有个健康的身体与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