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汤小亖
01
一晃易地而居已两年有余,我的祖祖辈辈安居于北方,谁料想我却在祖国的大东南扎根活了下来。
七月初到此地,温度奇高,却是湿热,没有一丝风。身上的衣衫总是紧紧依偎着后背,不肯离开一丝一毫。
于是,整天期盼着,期盼着秋天的到来,让凉风吹散酷暑,给大地带来丝丝凉意。
数着日子,一天,一天,好不容易等到金秋十月,大地却依然绿意盎然勃勃生机,期盼的瑟瑟秋风没有影踪,半截衬衫却依然紧紧贴在身上。
我已不信此地会有秋天,放弃了等待,我开始怀念故乡的秋天。
故乡的天,四季总是分明,当一片片树叶从空中旋转飞舞着飘落,飘着舞着带走了酷暑最后一丝炎热,秋天到了。
02
秋天的天空总是那么蔚蓝,偶尔悠悠飘过几朵白云,让人心旷神怡,祥和自然。
走出门去,田野里一片金黄,高粱弯下了腰,大豆笑裂了嘴,玉米棒子也换上了黄袍,一派丰收的景象。家里大人忙着收秋,整个田地都是我们的乐园。
早晨,还略微有些凉意,跟着爸妈从床上一骨碌爬了起来。露水很大,在田里走一趟,裤腿湿了半截。
爸妈在忙着收割庄稼,而我则跑去捉蚂蚱。秋天的蚂蚱大多呈褐黄色,大的我们称之为“大老飞”,极少数依然还呈绿色,我们就称它为“绿油子”。
蚂蚱后腿粗壮,弹跳有力。再加上它的一双翅膀,一跃便是十几米。扑捉的时候,步履要轻,猫着步,瞪大眼,猛地向前一扑,手掌一捂,慢慢收紧手掌,一点一点蚕食它的活动空间,猛地一抓,握在手心。
这时候,随手拔出一颗狗尾巴草杆,用手指轻轻夹着蚂蚱头部,脖子处起一小拱圈,慢慢把草杆一送,一个蚂蚱就到手了。
运气好的话,不一会就满满一串。当然,有时候点背,总是从指缝中溜走。索性,一发狠,满田地的追它,不肯给它一点休息的时间,把它追的精疲力尽,乖乖爬下等我收了它。
等中午回了家,提了好几串的蚂蚱,不停的摆弄。取下一个大的,剪短大半翅膀,放在地上,用棍子赶着它走,掉头、翻身一个也不能少。或向前一扔,欣赏一段浅浅的滑翔。不一会玩够了,家里喂养的鸡便有了口福,一个一个的取下来给他们吃,或轻轻一抛或慢慢放在地上,看着他们争抢的样子,我忍不住会哈哈大笑。
秋天,微风不断,雨水偏少,天干物燥。田埂上,小路旁干枯的野草都是我们野炊的能源。
烧玉米、烤红薯便是童年最多的零食了。
拔出几个红薯,用土轻轻掩埋上。在上面生火,不一会香气逼人。
玉米带着包衣,也可埋在土里烧,待火焰燃尽,轻轻将“死火”(碳一样燃烧,没有火焰,只有炙热的温度)扒到一边,剥开玉米外衣,用一根细棍插入玉米芯中,再慢慢烤着,金黄焦亮,吹一口,猛咬一口,满嘴香甜。
我怀念故乡的秋天,不仅仅是因为有美好回忆的童年。
03
秋风溅起,酷暑消退,万叶变黄,庄稼丰收。她给你消去炎炎夏日的高温,给父老乡亲带来了秋收的喜悦。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只要你辛勤的付出,她总是给你丰厚的回报。
想想自己背井离乡的两年半,好想回到老家的秋天,找一空旷的原野,放声大哭一场,来祭奠远离故土的两年,以此告别这两年异乡漂泊的落寞与不甘。
一定是我不够好,一定是我不辛劳,才没有在这丰收的秋天里收获自己。
老家的秋天,你会原谅我吗?
故乡已是深秋,风已带有丝丝冷意,冷风吹干了我的泪痕,吹起了额头上的缕缕长发,也吹醒了我的心。
一年有四季,四季总分明。可你需熬过了凌冽的寒冬,忍住了诱人的春风,耐住了炎炎的酷暑,才能来到微微凉风、累累硕果的金秋。
没有谁不希望得到鲜花和掌声,没有谁不盼望人前光鲜显贵,没有谁不渴求自己硕果累累,可又有谁熬过了寒冬、忍住了诱人的春风、耐住了炎炎酷暑吗?
我,没有。
让我再一次在故乡的秋风中放声大哭吧,哭一场,轻装上阵,再一次来到异乡继续未完之梦。
树叶一片一片随风飘落,你听,风中传来轻轻细语声,坚持住,不要随波逐流,希望就在前方……
嗯,我重重的点了点头,徜徉在秋风的怀抱里安然,养精蓄锐、埋头苦干等待下一个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