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遇到一个老板,给你年薪280万,要求你:
规律作息、饮食均衡;
坚持适度锻炼、保证睡眠和好心情;
生病受伤了就好好休养遵医嘱配合治疗……
你会怎么办?
我不知道你怎么想,我反正要言听计从。
想想看,每天只要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睁开眼就有7670元收入,简直做梦都要笑醒吧!
其实这个老板你真的有,Ta就是你的身体。
社会心理学家马修·利伯曼在《社交天性》里指出,一项研究表明:
最有价值的非货币资产是“身体健康”:身体健康与身体不好对幸福感的影响,相当于40万美元的年收入差别。
也就是说,你努力奋斗一年赚到280万时,假如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你赚钱所收获的幸福感就会被完全抵消掉。
你可能会说,哎,又不是真的280万,我现在身体健康啊,我就完全感受不到那年入280万的幸福。
那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也是有免疫功能的,不论对幸福还是苦难都会逐渐适应。在我们首次意识到身体的神奇时,我们也是幸福感爆棚的——第一次看到五颜六色的世界、第一次听到声音、第一次靠自己双腿站起来、第一次自如地拿起玩具…只是那时候我们太小了,婴童时期的感受和记忆往往容易忘却,只存在了潜意识里。然后我们就开始对身体健康习以为常并且理所当然地认为它会一直如此。
当下一次感受到身体健康=年入280万的幸福时,往往已经躺在病床上了。
之所以会写这个话题,是因为最近网上热议的沙白前往瑞士实行医助自杀的新闻。沙白女士因为罹患红斑狼苍20+年,已经引致尿毒症、肾衰竭晚期,需要两天一次透析维持生命。可以说她剩下的日子是痛苦大于乐趣的,这样的生命质量下,她选择主动提前结束。
这件事在网上引发了巨大的讨论热潮,每个人的观点都不一样。不管怎么样,首先尊重沙白的选择,毕竟这是她自己的生命,她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生命信念。一百多年前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就已经表达过类似的信念: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不想忍受病痛的折磨、不能接受躯体和精神的不自由,于是决定不再挣扎在无质量的余生里,这是40+的沙白的决定,我是可以共情的。生命的本质是一场体验,某程度上就好像看电影似的,假如对余下的情节感到厌恶和痛苦,选择离场还可以保证已有体验的质量。
但是20+的沙白的选择,我是不能理解的。彼时的她就是面对着前文所说的每年无形中给她280万的老板(身体)发出的要求置若罔闻,于是贻误了治疗。她的解释是每一刻都要按自己的意愿活,要么瘦要么死,要么可以随心所欲地晒太阳要么死。个人选择无可厚非,但当很多人称颂她的随心随性自由勇敢的时候,我真的非常困惑——诚如巴菲特老爷子所说,“一辈子就是一辆车”,难道我们可以为了极致体验就不论在城市还是越野都拉满200码疯跑吗?当车的某个零件出现问题的时候,难道不应该停下来好好养护吗?——车子出了问题还非要开,一直开到没法开了就把车砸了当然是一种选择,只是我会认为那不是一种对“”一辈子只能拥有的一辆车“”的态度。
这事的讨论就写到这里吧。过于沉重不想展开了。
对了,《社交天性》里还说,
结婚对幸福的贡献也相当于年收入增加10万美元,拥有一位随时可以见面的好友对幸福感的影响也相当于年收入增加了10万美元(与没有这样的朋友时对比)。甚至只要经常能看到你的邻居,就相当于每年额外多赚了6万美元
——所以除了自己的身体,我们的伴侣、好友、甚至邻居都可以是给自己“发工资”的老板,好好对他们吧。
今天就写到这里,对照上面盘算一下,其实很多人都年入过百万了,这样想是不是更开心一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