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过了一道坎,突发各种大事小事,心情糟糕无比的时候,你会不会静下心来,给自己讲一个故事,那个故事中主人公一往超前,无所不能,你会把自己的生活讲给自己听,包括那些已经发生的和即将发生的事。也就是说,你预先在脑子里规划了一遍,所以当这些事情真的发生了,你就能迅速地把现实和脑子里的剧本做个对比,然后找出它们哪儿不一样。这样,你就知道哪里应该多分配注意力,哪里应该忽略。
我们真的可以做到这样吗?
过去?
讲故事是找到原因的最好的方法,我们的过往,经历的事,有顺心的,有伤心的,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我们是不是需要给自己找到一个理由,我是如何成功的?我又是如何没有干成一件事,讲故事是一种最好的复盘过程,它能让人思考,也许会美化故事情节,那是我们心理最强的投射,你心中的自己应该是主人公的样子。
我们天生就需要让这个世界能说得通,能解释为什么有些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只有解释清楚了原因,我们才能有一种安全感。我们才能继续往前走,世界给到你再大的惊奇的时候,我们才能荣辱不惊,我们会说给自己听,你值得或是要接受。
讲故事或许可能塑造我们的人格,你对故事中的自己的描述,定位,怎么把自己的经历不象记流水帐一样枯燥无味的描述出来,那条是最精彩的一笔,你准备怎么浓墨重彩的展现出来,你的排列的顺序会体现出你是怎样的一个人,比如对待生活,学习,升职,结婚,离职等等人生中的大事,你觉得样样不顺都是自己的运气不好?还是觉得在整个过程中自有命中注定,你怎么努力都没有用?或者你认为还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比如考试没有考好是自己的原因,但很多人却怪出题老师出得太难。其实如果我们都牢牢的掌握了知识,再难又有何惧呢。不同的理解造就不同的人生道路。
讲幸福的故事?
这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心理学家发现,我们给自己讲故事的时候,通常有两种叙事方法,一种叫挽救性的叙事,一种叫污染性的叙事。
挽救性叙事的人,通常讲的故事都有个糟糕的开头,但最后是完美的结局。
啥叫挽救性,就是事事咱们都要想到可以补救,或是通过好的方式方法得到最好的结果。
这些人讲的故事里,主人公都是个单枪匹马的英雄,他们相信无论世界多危险,但总有好的一面,我能让世界变得更好。世界因为我的存在,产生了一点点的变化,我活得有意义。这是不是我们最喜欢看的那种电影,结局总是英雄把所有的坏人都干死了,吴京演的《战狼2》看哭了多少人?
污染性叙事的人就完全相反,他们觉得,就算故事开头很美满,但总不会有好结局。比如,年轻时遇到了不好的事情,父母离异、被爱人抛弃,他们就会觉得“我肯定不会再有这样的爱情了”,“我肯定会和我父母一样”。
污染性就是坏情绪的铺张开来,弥漫开来,悲观想法,所有事情都认为是不会有好结果
这样就会越来越糟糕。
用挽救性叙事的人,更容易从糟糕的事件中找到出口,也就更容易有一个比较幸福的人生。
将来
拿出一张纸出来,写下你5年内希望做到的事,或者是给自己写下5年后的自己的一份简历,你希望简历上会出现什么?你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给自己一个故事的开始,开始来设计故事的结局,用挽救性叙事方式,给主人公一个美好的前程。
所以,其实一向陪着你的,是那个了不起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