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大学时,遇到舍友小灵,人如其名,很可爱的小姑娘。
对于我们这个学术性较强的理科专业来说,出国、读研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很多人对学习成绩的要求都会比较高。
小灵也不例外,每天忙碌地奔波在自习室和教室之间,有时候熬夜到两三点钟,可惜每次成绩都不理想,甚至有些课还会挂科。
她很郁闷,有一次向我抱怨,说自己已经很努力了,恨不得吃饭都抱着书啃,怎么付出却没有收获呢?
那次之后,我就开始观察她,发现她喜欢做非常精致的笔记,每次上课都坐在第一排,但上课时先将笔记记在草纸上,课后才会完全誊抄到新的笔记本上。这样的过程其实没有太多的思考,时间没有用在知识的消化上。
而且,她课本会研究得非常细致,大大小小的点都要学到,以至于考试前连习题都没有接触过,老师布置的作业都会拖延几个星期甚至需要考完试之后才能补交,原因就在于总认为自己没有学透,迟迟不下笔做习题。
不难发现,她正陷入了“低水平勤奋”的陷阱里,就像有人说的那样“你以为自己很努力,其实只是感动了自己。”
02
其实,大学时候的目标相对清晰,方向很明确,关键在于掌握、运用有效的方法。
难的是,工作之后,生活不再是简单以成绩为指引了,突然没有了目标,很多人会在这段转折期内陷入迷茫,尤其是对于一些刚步入社会、工作也不是自己喜欢的人来说。
这段时间,很容易进入“上班-下班-追剧或游戏-睡觉”的恶性循环中,学习的压力一下子得到释放,连上学时早起的动力都没有了。
我也曾经掉入这样的低迷期,从最初离开学校的解脱,很快就过渡到焦虑,工作中的成长不能满足自己真实的需求。
看到别人学习钢琴,就羡慕不已,也想学一门乐器,完全忘记了自己五音不全的本质;
看到有人学英语,就想跟着去报班,杂乱的方法让自己拔高过猛,平时应用又少,反而不见起色;
看到人家网上听课,就花钱学习,历史、人文各种都学,也不知道吸收了多少。
看似很多目标,其实都是无效的行动,无头苍蝇一般乱撞,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后果,就是没有任何进步,只是活在自己努力的想象中。
慢慢才明白,生活难的不是做加法,而是怎样做减法。
03
我想,这样下去可不行了,青春的尾巴很快从手中溜走了。
于是,我拿出一张纸、一支笔,在纸上写下自己最在乎的三个价值观。
有一件有意义的事可以终身坚持;
有和谐健康的家庭关系;
实现内心的自由。
然后,苦思冥想,围绕这些价值观我当下能做什么,又怎样彼此之间呼应,做好生活的减法。
于是,写作、健身、学习心理学,这三件事就跃然纸上了。
可是,无论哪件事情都需要自己对时间的掌控,尤其是对于有家庭的人而言,早起就是最好的方式。
坚持的第一个7天,我尚且通过给自己打气的方式,默认一遍“1,2,3,go”来避免赖床。
当我坚持第30天的时候,早起已经成了顺其自然的事情了,努力似乎变成了附属品,也不再陷入“计划-失败-焦虑”的漩涡中。
为了避免“低水平勤奋”,我每天围绕价值观反思,不断反馈、修正、精进、思考,专注于当下自己能控制的事情,这些天我的内心逐渐变得充实、平静,开始学着寻找真正的乐趣。
我的生活不再是靠打鸡血支撑了,思维模式不再只是简单粗暴了,处理亲密关系也不再剑拔弩张了,读书不再只是讲究数量了。
虽然,只有一点点的变化,却让我感受到这点力量在身体和内心中集聚。
世界太匆匆,跟着自己的节奏慢下来,才能看到这世界为你独自绽放的美景,这或许就是努力的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