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书
我今天读了《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
作者: 佚名 (汉代)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我们先来考证一下这首诗的背景:
《庭中有奇树》是一首表现思妇忆远的闺怨诗,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九首。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有多种说法。宇文所安认为中国早期诗歌是一个复制系统,找不到“古诗”早于建安时期的确凿证据。木斋提出《古诗十九首》及建安诗歌的重要组成大部分诗作是曹植之作。李善注《昭明文选·杂诗上》题下注曾释之甚明:“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并认为作于东汉时期,这也是二十世纪以来的主流观点。今人综合考察《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情感倾向、所折射的社会生活情状以及它纯熟的艺术技巧,一般认为这十九首诗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汉末献帝建安之前的几十年间。至于《庭中有奇树》的具体创作时间,无有文献具体记载。
该诗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讲述了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所产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以及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忧愁。委婉含蓄,感人至深。
我们用今天的白话翻译出来:
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法送到亲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我的怀念之情罢了。
前两句描绘了一幅绿叶葱茏、花朵繁盛的春景图,显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庭中”暗示这里的景色不是大自然中的,而是深闺中的,点出这是一首表现思夫情感的闺怨诗。
第三、四句写女人公攀引枝条,摘下花朵,想要送给日夜思念的丈夫的情景,刻画了一个闺中思人、怅惘万分的妇女形象。
第五、六句描绘了一幅女子执花在手,无语凝伫,任花香盈袖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青春年华在寂寞孤苦之中流逝的无比惋惜之情。一个“盈”字,暗示女主人公手执花枝伫立良久,陷入了冥想之中。
最后两句实际是上是女主人公无可奈何而说出的自我安慰的话,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全诗因人感物,由物写人,抒写情思,通篇紧扣“奇”字,“奇树”绿叶葱茏,枝繁叶茂,花朵繁盛,这佳美、珍贵的树首先不由自主地引发了女主人无限的联想、“奇”想,她和丈夫有着怎样的故事?也许是想起了丈夫在家时的情景,夫妻恩爱,相敬如宾,树下劳动,树下欢笑的情景就在昨天,就在眼前。更多的还会让读者联想,这痴痴的女子在孤独中思念自己的丈夫很久了吧,也许整个冬天都在等待中度过的吧,终于等到了春天的来临,会不会等到丈夫的归来呢?花不稀奇,只是思念中的女子与丈夫分别太久了,表达自己对丈夫的思念太浓重了吧!所以这“奇”字最妙,给了读者多少想象的空间,给了读者多少心灵的好奇,又给了读者多少心灵上的感伤和无奈。
整首诗篇短情长,句句不离“奇”字,由“树奇”到“花奇”,由“花奇”到“攀奇”,由“攀奇”到“遗奇”,由“遗奇”到“思奇”,再由“思奇”到“慰奇”。有千回百折之感,深得委婉含蓄之妙,既有文人的文艺之美,又有民歌的质朴自然,辞浅思深,语短情长,反复诵咏,余味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