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我在书房找一个资料,当时门是关着的。不一会儿两岁的女儿慢慢地推开门,探出一个头出来,说:“妈妈,你在忙什么呀”,我当时一愣,因为她才两岁,印象当中,她说话一直是断断续续的,哪像现在这般绘声绘色?就在这时,一支笔从书桌上滚落下来,掉到了书桌旁边的椅子下面。孩子立马跑过去,弯着腰,弓着背,因为笔落在最里边,孩子试了几次,手才够到笔,站起身后她很自然的说了句:哇,终于捡到了……她用了“终于”这个词,我彻底愣住了。
就在上个月,孩子说话有些词还吐不太清晰,能断断续续的说句子,但是感情色彩不多。但就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她不仅吐字清晰,说话流畅,还能结合情景表达的绘声绘色。她的成长超出了我的想象。不禁让我好好想想,2017年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一了,我又有哪些成长呢?
首先, 写东西已成为习惯。去年年底开始写作,坚持两个月后,公众号就开通了原创等功能,速度比我自己想象的要快很多,那些记录我自己成长的文字,得到了超出我预料人数的关注。开始有读者留言,沟通……我渐渐明白,很多人都渴望成长,只是缺乏行动而已。那些看起来很潇洒很自由的背后,也许会有更多的焦虑与不安在等待着。
写作让我能更深层次的看待问题,思考问题。人的大脑天生就是惰性的。在未开始写作之前,我常常陷入情绪的漩涡中不能自拔,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特别容易受生活中琐事的干扰,不仅让这些事情浪费了自己的注意力与时间,也让它们消耗了自己的能量。但是自从开始写,一切都变得不一样。在敲下一行又一行的文字时,伴随着的是我对自己认识的一层又一层的加深。我开始从内心深处真正的明白,所有的问题都是自己的问题,也只能自己解决。随之,内心突然能保持很有底气的宁静。
而这份宁静让我在面对生活挑战,生活变故时,能拥有更理智的心态。因家人生病等各种缘由,已经有近一个月的时间没有对外写文了。但是,每天的日记都还在坚持。谢谢独立团的姐妹们,一直在那彼此鼓励着,坚持着,接下来,我也会跟紧步伐。
不再时常迷茫与焦虑,知道了自己前进的方向。之前的我总是想的特别多,但行动的少。当思想与行为不能协调时,迷茫与焦虑就会产生。也许是因为猫友们之间的彼此鼓励,也许是因为开始写作后对自我的认识提高了。我不再时常迷茫与焦虑了。我开始明白积累的重要性,行动的重要性,我开始想的少而深,做的更多。每天5点半起床,不再纠结,也称不上坚持,而是习惯。看书,写字,思考,都已养成习惯。
有朋友看我这样,有一天对我说,你干嘛把自己搞这么累,不愁吃不愁喝,老公对你又那么好,孩子长得鬼灵精怪,瞎折腾啥呀。我回答说,我不觉得累呀,而且,吃喝,老公孩子都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人应该留有让自己成长的时间。就像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里说的一样,自律才能解决人生中的问题。这样的生活我反倒觉得内心特别的舒适与自在,因为是我在控制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被生活所控制,什么时间工作,什么时间陪孩子陪家人陪朋友,什么时间看书写字练瑜伽……都在自己的掌控当中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而且,我越发觉得,以后的社会发展趋势是,有钱的人可能会越来越多,但内心真正快乐的人可能越来越少。因为物质的丰富,人脑的惰性,会让我们难以坚持对精神成长的要求。而精神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内心的快乐与宁静。
所以,心智的开启,精神的成长很重要,我会继续努力!看看这一年结束的时候,我会遇到一个怎样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