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用网络通讯工具与他人聊天,但最后能够荣升为你“网络好友”的人寥寥无几。多数人会在第一次交谈中就被踢出局。
可能因为对方说话咄咄逼人,可能对方一直在问无聊的问题,也有可能话不投机。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总之,聪明的你在几分钟的对话中,就做出了相当准确的判断。奇妙的是,你本人并不认识他,也许你看到过他的照片,但他的学历,工作经验和生活习惯,你并不了解。你却凭借着几句简单的对话,就画出了一条清晰的界限,yes or no.
你能判定对方不能成为朋友,因为敲击在电脑上的文字与日常的对话并无太大区别 ,对方不会因为是在打字,语言风格就为之大变。而语言,就是勾画个人形象的的关键。
回到现实生活,到附近的咖啡厅坐一会儿。不要抬头看,听听吧。有许多交谈的声音。有的人慷慨激昂,用很大的声音喊“来杯水”,同时你闻到一股烟味。有的声音温柔低沉,语速缓慢,她说“请给我一杯水。”有的声音唠叨个不停,但你根本听不懂他要说什么,断断续续,就听见“那个····”“呃···”“就是···”。相信在多种多样的声音中,你已经在心里描绘出他们基本的思维轮廓了。
蔡康永说“you are what you say”,人如其言。现在回想一下,你在网络,现实中是怎样说话的。语速合适吗,表达清晰吗,废话多不多,蹦过脏话吗?下次再想骂人的时候想一想,这些从你口中吐露出的语言,正在进入别人的头脑,构建你的形象,是不是就得谨慎一点了。
乱讲话会破坏掉你的个人形象,不是最糟糕的。
乱讲话会搞乱你的大脑,让你变成傻瓜,这才是最糟糕的。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这句话我从书上抄来的。简单的表述就是,你的语言表达你的想法,你的思考方式,你的判断能力,你的智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句话是牛顿说的。引用这句话是为了告诉你,你的思考方式决定你的表达的方式,你的表达方式也会影响你的思考能力。
往前推两千五百年,有两本非常伟大的书,专门写了一些人聚在一起谈话的事。一本是柏拉图的《理想国》,另一本叫《论语》,相信你对后者非常地熟悉了。在这两本书中,我们能很清晰地看到智慧如何在对话中闪光。
像书中描述的,许多人聚在一起的状态,你我常常经历,只是地点不太相同,我们会在ktv包厢或饭桌上围坐一团。我们的谈话漫无目的,乱讲,乱讲,能一直侃到月球上。这样谈话如果有人记下来写成书,我一定把他放到“我最恨的人”第一名。长时间的闲聊,把大脑搞得一片混乱,通常回家之后,脑子还处于“???”状态。我并非在苛责一次两次的放松和欢愉,这是很必要的。但是如果每天都处于“闲聊”状态,你就要为自己的大脑上个保险了。因为你会发现,不久之后,你无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了,很多事情想不清楚,思考能力变得非常软弱。
除了要提防“闲聊”,“网络语言暴力”也非常危险。打开电脑,时不时会蹦出“亲,降价了~”、“你敢不敢”、“不做死就不会死”、“节操呢”等等一些非常有号召力,看似幽默风趣的话,其实这些语言并不规范。我相信时不时的,你也会在微博,朋友圈来上一两句表示你紧跟了潮流,而它们正在破坏你上了十几年学,读了无数本书才建立起来的良好语言系统。
破坏你的语言系统,就是在抹黑你的形象。
也是在扰乱你清晰的思维。
然后,你变成傻瓜,才想起来我写了这么多字劝过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