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肠胃不太好,只能在家吃稀饭榨菜小米粥。感觉生活瞬间变得没有味道了。
这让我想起了几年前的那场大病。
当时在省城上大学不到一年。可能还不太习惯那边的饭菜,所以也常回家,很多时候只为一品家乡好味道。一个普通的周末,在家吃了顿荤,踏上返程之路。回到校园没一会儿,不知怎么的,腹痛难忍,上了趟卫生间,然而并没有好转,去医务室也无济于事。无助与绝望油然而生,这真是病来如山倒。当夜幕渐渐降临...眼瞅着愈演愈烈,此时唯有一个人坐车前往省城最大的医院寻求帮助。
小王是我的朋友,在医院实习,幸亏遇上了他。他带我挂号,做了检查,很快被诊断为急性胃肠炎。医生说可能是饮食不当、受凉等因素引起的,建议喝粥,不能吃辛辣的以及其他对肠胃有刺激的食物,一切以养肠胃为主。
那晚整宿腹痛,一夜没睡着...
紧接着,头疼的问题来了,这几天我要去哪儿寻找些清淡的呢?
现在的物质条件好了,大鱼大肉早已司空见惯,满大街的重口味。无论是大学城还是商业区,基本都是各种烧烤、火锅、麻辣烫,万能的朋友圈也帮不上忙。
几近绝望之中,我回到了食堂。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看着新鲜出炉的小米粥,让我感觉像是找到了救命稻草一样。
病从口入。经历这件事后,我突然明白了,民以食为天。不论你是成功人士还是普通市民,生活都离不开吃喝拉撒睡。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在做一个健康快乐、积极向上吃货的同时,也提醒着我们每个人饮食卫生不容忽视。
BTW,大学期间我一直是中国第九大菜系的“忠实粉丝”,经常一个人淡定坐在食堂的角落看着新闻,慢慢吃,慢慢吃...
每一次的吃饭本应该是享受。
在结束了一天繁忙的工作或学习之后,美美地吃上一顿丰盛的晚餐,但我吃饭慢,和小伙伴们一起用餐的时候多少都有点压力,要是遇见难吃的时候就更慢了......好尴尬。
中国人讲究吃,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很大一部分都是吃出来的。
您瞧,咱见面打招呼都是“吃了吗”。
受苦叫“吃苦”,嫉妒叫“吃醋”,理解叫“吃透”,思考叫“斟酌”,工作叫“饭碗”。靠积蓄叫“吃老本”,混得好叫“吃得开”,占便宜叫“吃豆腐”,受欢迎叫“香饽饽”。负担太重叫“吃不消”,犹豫不决叫“吃不准”。没人理会叫“吃闭门羹”,有苦难言叫“吃哑巴亏”。办事简单叫“小菜一碟”,一知半解叫“囫囵吞枣”,广泛流传叫“脍炙人口”。心情急躁叫“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痴心妄想叫“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警告威胁叫“吃不了兜着走”...
不论公事私事,生意、聚餐、约会,没有什么问题是一顿饭解决不了的。
在“吃文化”盛行的中国,很多历史事件和人文典故当然也都离不开“吃”:楚汉鸿门宴、煮酒论英雄、江东群英会、杯酒释兵权、乾隆千叟宴...
一部《舌尖上的中国》,以富有草根气息的语调,把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深入浅出,让人深陷美食无法自拔,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街边小吃。吃前有期待,吃后有回味。美食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味觉感受,更是一种精神享受。其影响力正从荧屏走向现实,引发了蝴蝶效应,也向世界发出了一张“中国名片”。
一说到吃,这些年我在外面吃得最多的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垃圾食品”了。有时候吃上一顿好的可能会出现身体不适,吃点“垃圾食品”反而没事,难道已经对其产生免疫力了吗?
其实我们给它扣上这顶帽子有点过了。都说“垃圾食品”不好,但是销量常胜不衰,说明它很有市场,确实受大众喜爱。香烟有害不是国有了吗,烧烤有毒不也普遍了吗?
存在即合理。以方便面为例,为什么每次灾后救援都会在第一时间送去大量的矿泉水和方便面呢?因为它有一定的营养,能够补充人体必需的成分,并且方便快捷。因此,在特殊时期,这当然算不上是垃圾食品了。
现在生活质量越来越好,人们更加注重养生,讲究健康饮食,绿色生态食品成了大众追求的时尚。很多具有争议性的“垃圾食品”一时间被推到风口浪尖。
小时候,我们盼过年,盼客人,目的就是盼望着能吃顿好的。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不再为吃而发愁,关心的更多是怎样吃好、吃出健康来的问题。但如果搁在过去,一些“垃圾食品”没准儿还是不可多得的营养品。
垃圾食品,是指仅仅提供一些热量,别无其它营养素的食物,或是提供超过人体需要,变成多余成分的食品。之所以被人称为“垃圾食品”,是因为会对人体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比如说肥胖、超重,但单纯把这些归罪于“垃圾食品”(如汉堡、薯条、可乐等)显然是站不住脚的。都知道减肥的方法无非就是六个字“管住嘴迈开腿”。即使单从饮食的角度来说,这种现象的发生也是因为总能量的摄入消耗不平衡。要保持健康体重,就要加强运动,把多吃进去的能量消耗掉。说白了这就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问题。
一个人吃的是否营养、健康,关键在于食物搭配是否合理。若中餐荤菜吃多了那晚餐就应该多吃一点蔬菜;若中餐吃了方便面那晚餐就相对应地补上一点肉食和蔬菜。
“垃圾食品”不是一个科学的定义,食物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对待。没有垃圾的食品,只有垃圾的搭配。我们可以多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特点,合理调整膳食结构,荤素搭配,粗细结合,做到饮食多样化。
这其中的学问真是大着呢。
“老王,下班去哪儿吃?”
“楼下盒饭...”
扩展阅读: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大宴席
PS:这是我近期吃的一种食品,8090后儿时的记忆,你知道是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