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已经结束了,年过的怎么样?
光阴似箭,岁月流逝,一个春节过下来,你是不是和我一样,有很多滋味在心头。
记得小时候,在我们关中过年,按老例大年初一是不串亲戚的,都在自家活动,小孩子们在村子里放鞭炮,看大人们在戏楼广场敲锣打鼓,唱秦腔;或者,小伙伴们结伴去周公庙、诸葛亮庙,逛庙会玩一天,有许多好吃的,好玩的,人山人海,煞是热闹。
总之,大年初一,是一定要在无与伦比的喜庆氛围中度过,这样,这一年才算开了个好头,讨了个好兆头。
那时候,日子很慢,快乐很简单。
大年初二,按照老例是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的时候,我一定会跟着我妈去外婆家拜年的,妈妈骑自行车驮着我,车把上挂着岐山挂面和糕点礼盒等。去了之后外婆会忙前忙后,给我们张罗饭菜,自家熬的肉皮冻,压的肘子,甑糕,还有最不能或缺的“岐山臊子面”。 饭毕,外婆会给我们一桌的孩子们,每人发两块钱崭新的压岁钱,我和表妹,表弟们乐的屁颠屁颠的,心里美的不行。
有一年,那会我还在读小学,和我们一桌吃饭的办企业的姨父给了我10块钱压岁钱,让我受宠若惊,自此,我姨父的形象在我幼小的心灵里一下子比别人高出一大截,伟岸的不行。
那时候走亲戚,一待就是一整天,大人们家长里短,孝子贤孙们陪着老人,一大家子人欢聚一堂。
如今,外婆和外公早已不在人世,这份回忆,至今想起来都是暖暖的。
现在过年,大家好像都是在比速度,尽快结束这项“礼尚往来”的任务,备许多份手提礼在汽车后备箱一放,出门之前要提前订好当天目标,今天一定要串完几家亲戚。张家送来的手提礼,回节的时候要看清楚了,小心不要搞错再送回到张家去了,那不就闹笑话了,去王家拜年时候送过去就好了。人们都想着,礼到了就好了。这中间还有多少亲情要沟通,要坐下来慢慢叙,好像都不重要了,大家都忙,没那闲情逸致,再也没有从前那种慢悠悠的坐下来,一家亲戚走一天的传统了。不过也没人在意了,大家都习惯了。应酬多,是很多人对过年的真实感受,这年过的人真累。
有很多年轻人不愿疲于应对,传统的春节观念在他们心里已发生了变化,选择出国旅游过年,图个逍遥自在。
我也一样,待在北京实在难受,心神不宁。于是,初三晚上果断定了机票。初四早晨7点起飞,去深山老林。
我的经验:去哪里,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下边开始上图:
这个年,你在过别人的春节吗?
下篇预告:《“琅琊榜”男一号在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