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受到的教育,人是不能庸庸碌碌一辈子,人活着就要有所作为,要为社会做出贡献。但实际上呢?大多数人都会庸庸碌碌的过完他的一声,然后自然的死去,这样的人生是不是没有价值呢?这平凡的一生值不值得推崇?
我看过一篇文章的观点,说在20年后,年轻人会逐渐失去奋斗的动力,并不再努力和奋进。这个原因我想大家都能明白,就按照现在的二线城市房价。一般是一平米20000左右,然后按照统计局统计的每月8000的收入,100平米的房子,不吃不喝的情况下需要20年时间买起。并且这里是物价问题和房价不动的情况下,并且不吃不喝不能生病。我们这里就不对比美国了,毕竟国情不同。
更别拖一线城市的房价了,买房子起步价都是500w,这就是为什么北上广的年轻人活的不快乐的原因。房子是我国传统观念的家,我们有着深厚的“家”文化,租的房子很难成为“家”。高昂的房价是阻止年轻人奋进的第一道坎。
新闻昨天说中国的单身人口到达2亿,已经是第5次单身潮了,这些人为什么不想成家呢?有人说是丈母娘的问题,有的说是现在的姑娘要求太高,有的人说是婚后生活会成本成倍增加。这些都是阻止我们前进的阻碍。现在很流行丧文化,很多人都在嘲讽和调侃自己,其实也是在变向的减压。
这是变迁的年代,是改革的年代,是人工智能的初期,矛盾的突出是正常的,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就和日本的地沟油和奶粉事件一样,中国同样发生了。时代的发展我们阻止不了,也许我们也没有那么强的能力去创造未来。那么最后只剩下一条路,朴树的平凡之路。
都说人要坚强,某某人的意志力非常强大,史玉柱的抗压能力估计没人能敌。但很多人会在挫折面前倒下,中国每年自杀的人大概25w以上,这就表明了精神世界的崩塌多么可怕。说起抗挫折和抗压其实都是有限度的,这个量是有限的,超过一定数量级,人就会承受不了的。在年轻人挫折感不断加深之后,一蹶不振是很多人选择的生活。
我认为一个人如何活着,别人无权干涉,只要他不违法,不违反道德底线,他怎么活都是可以的,这里没有对或错。我们要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并不是所以人都是强者,有强就有弱,有富就必然有穷。如果你太过较真,那么可能会把你带入绝路。
主流文化告诉我们的是要加班,要奋斗,要努力,如果你逃避现实,你害怕未来,你渴望成功、渴望财富;你失业落魄或功成名就,但终有一天你会明白,其实活着就已经很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