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颓败线的颤动》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贫穷的母亲,为了把自己的女儿养大成人,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能靠卖身挣一点微薄的生活费,就是这样还是含辛茹苦的把女儿拉扯大了。然而,几十年后,母亲已经去世了,女儿也已经长大结婚生子了,却嫌弃母亲当年的所作所为,抱怨母亲的行为让她一辈子抬不起头来,甚至把她的孩子也毁了,最令人绝望的是,天真无邪的小孩,居然模仿着大人的样子,喊一句“杀!”
一位母亲,辛辛苦苦一辈子,无条件的付出却换来这样的回报!付出真的不求回报吗?付出真的是奉献吗?
有一句鸡汤的话说的很冠冕堂皇,“付出不图回报,回报才会无穷”,回报有可能是积极的,但也有可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曾经有一个企业家,一心做慈善,企业做的也是风生水起,他是山沟里出来自己创业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为了回报社会,他拿出很大的一部分钱来资助同样来自贫困山区的大学生,让他们能好好的读完大学,一年又一年,从来没有中断过。一场金融危机让他的企业跌到了谷底,公司也几乎倒闭了,也就没有能力再去资助那些大学生,巧合的是正好这群大学生要毕业了,想去他的公司工作,可是公司都这个样子了哪还有什么工作岗位,于是就有些被他资助过的大学生开始上网倒苦水,说他做慈善就是作秀,说了很多落井下石的难听话。
如果帮人帮出这样的悲剧,还不如当初就不帮助他们,帮助他人有时候并不一定能成就自己,还有可能毁了自己。
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很多人确实不值得你去帮他。
有一些穷人想要创业,想咸鱼翻身,你可以帮他一把,帮他出个好点子,帮他出点钱做点小生意等等,但是一旦发生问题的时候,赚钱了还好说,万一赔钱的时候,他第一个怨恨的就是你给他出的这个“馊主意”,所以帮助别人也是有风险的。就像路上遇到摔倒的老人,扶还是不扶依然是个社会问题。
我们都是普通人,也没必要用道德绑架了自己,平时帮助他人也好,做好事也好,这种行为、思想是值得提倡的,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也要想好,万一出现“负面”的回报时该怎么办,不能做一根筋的老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