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除夕之夜——丁酉年的最后一天,我突然想对自己活过的四十年人生来个总结。
在许多人眼里,我算得上是个人生赢家——家庭和睦,工作稳定,尤其是夫贤子孝,人生如此,还有何不满?!
但我心里,对自己的人生其实很不满意。我概括出最不满意的两点,放在2018年的阳光下晒晒,借以激励自己,也与诸君共勉。
01.
其一,没有理想。
从小,学校课本就教育我们要做"四有新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后三项都没问题,第一项最困难。
我的第一个理想是做律师,原因是小时候看了《法网柔情》,剧中的倪博文口若悬河,义正辞严的象太帅了!
可惜没多久,父亲就告诉我:某老师说你讲话太慢,不是做律师的料。我很轻松地就放弃了这个理想,其实那时对律师压根没什么概念。
后来,我的理想就走入了歧路——管他做什么工作,能赚钱就行。
小时候,家中经济比较困难,甚至因为3000元放弃读重点高中;读中专时,好几次放弃集体旅游,同学说我不合群,其实我是不想问父母多要钱。
但是,除了上班挣钱,我从没为赚钱努力过,例如练摊,发传单,因为我见到陌生人就脸红,因为父亲说读好书就行。后来,自然是书没读好,钱没赚到。
结婚生子后,父亲经常告诫我:要有理想,不然你的后半辈子会很痛苦。我不以为然。
但渐渐的,我真的痛苦了,我成了那个放羊娃:放羊为了娶老婆,娶老婆为了生儿子,生儿子为了放羊。
我读书是为了找个好工作,找个好工作就是为了养家,但吃饱喝足,衣食无忧后,我找不到前进的动力了。
后来父亲又说:为了孩子,你要努力,因为父母的高度决定孩子的高度。于是我开始读家教书,读儿童文学,读国学。
所幸,孩子小升初很顺利,但初中班主任的一番话惊醒了我:能到这个学校来的孩子,本身都是可造之材,但将来能走多高多远,这其实取决于你们父母。学校目前偏向于应试教育,老师也很无奈,但在家庭教育上,还有许多文章可做。
细思孩子的小学时光,我所做的似乎很多,但确实谈不上什么高度。也许是我还没找到理想,所以,我不知道怎么教自己的孩子找到理想。
我又开始迷茫,难道我要对孩子说:因为活着,所以活着?
我不停地想:我到底该为什么而活?我到底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作为母亲,我还能为孩子做些什么?
有一天,我突然想:肯定还有很多人和我一样,他们找不到生命的意义,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我今后就研究怎么发现生命的意义吧。
于是,年近不惑,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开始在业余时间攻读心理学,还为自己安排了2018年的第一个重大课程:时间管理。
02.
其二,做事没有恒心。“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这是对我的生动写照。
我虽然没有理想,但还是有许多想做的事,或者说是潜意识里觉得自己该掌握的技能。
业余时间,我学过书法——硬笔、软笔,学过画画——素描、国画,学过乐器——笛子、二胡,学过英语、计算机编程,但全都止步于“摸过”而已。
我的状态经常徘徊在亢奋与抑郁两极:决定开始——亢奋三天,三天后陷入抑郁——太苦了!太无聊了!坚持不下去!没劲!学了没用!于是开始打游戏,追剧,看小说,过一阵子自己都觉得太浪费生命了,接着开始给自己挖另一个坑——亢奋与抑郁。
虎头蛇尾,半途而废就是我前四十年人生的最大痛点。
为对付自己的臭毛病,我在近十年找到了一个药方:想学什么就去报学习班。因为生性节约,舍不得浪费巨额学费,就只好硬着头皮学下去。
用这个方法,我读完大专,又读完本科,考了会计上岗证,又考了初级会计、中级会计、心理咨询师,2018年又报了时间管理。
许多人看到这里,也许都会说:你压根就不是虎头蛇尾呀!
我悄悄告诉你们:“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仍是我的生活现状。所不同的是,晒了两天网后,我会继续去打鱼,而不是像以前一样,一会去种地,一会去养鱼。
03.
写到这里,总结已近尾声,但我的人生新篇章却即将开启。在2018年,我会迎来怎样的改变?
窗外,已有鞭炮声次第响起,在起身准备团圆饭之前,我想偷偷问问大家:你和我一样吗?你愿意和我一起改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