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假期在充实忙碌中度过,修车、染发、辅导家庭作业、刷鞋...余下的时间里自己读小说,带孩子们放烟花,感觉生活一切向好。一坐到电脑前,看着熟悉的邮箱,又要开启石沉大海的邮件开发信,便开始心慌,开启又一轮的思考人生意义。
迷茫的时候,正是思考与拓展自己的契机。带着这个疑问跟朋友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谈话。
他说他觉得的人生意义是回馈社会。他建议我可以制定计划,从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关于回馈社会,我再认同不过。不过在怀疑自我存在价值、对职业前景充满不确定的时候,光是去做志愿者、做义工感觉有些本末倒置。穷则独善其身,我尚处困在如何“善其身”的问题里。
我深信我能够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哪怕失去当下的工作,也仍能找到一份其它工作。虽然几度后悔没有从事一些更长久更有积累的工作,比如会计或者老师,但也能理解社会的迅速变迁导致就职市场风云变幻。许多行业正在消失,许多工作的就业面在迅速收窄,我的频繁跳动不过是适应社会的发展。
不论报酬如何,有些工作是比另外一些工作更有价值的。在运营亚马逊店铺的时候,我对当时的工资非常满意,却常常感到迷茫。现在的工作更是让我看不到它对社会的正面意义。在教学生们英语的时候,我常常感受到全身上下散发着正能量。除了创业的干劲,更是跟孩子们在一起时发自内心的爱。后来也是目睹了过高的学习压力对学生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所以萌生了退意。我不愿给城里高压下的孩子们身上再加一根稻草。当然如果有机会去乡下偏远的学校,去照顾那些缺少关爱的孩子们,就另当别论了。
我时常感觉文学才是此生真爱。我相信我们的家族基因里就有对语言的热爱。爸爸的偶像是李白,向往像他那样醉酒诗百篇。从叔叔伯伯到哥哥都是一些健谈胜过实干的人,甚至享受夸夸其谈的过程。也从妈妈那里承袭了细腻敏感的性格。一直以来我喜欢泡书店,尤其是那些文学类的书籍。但是爱好不是职业,甚至写作也不是。古往今来的作者,除了家境殷实的富二代,大部分是一些跟文字打交道的职业,比如古代的大臣和小吏,现在的记者、老师。也不乏职场精英和银行家...毕竟在一部作品问世前,创作的这三五十年间,靠什么糊口?别人如何嘲笑你不赚钱在家里码字的行为?都是很具体的问题。所以如果我喜欢,就可以开始阅读文学作品,开始练习写作方法,开始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东西,但这不是工作。
经济蓬勃发展的时候,各行各业都兴盛,处处是机会。但,机会的大门不会一直朝我们敞开。在经济环境不好的当下,需要耐心等待,更需要长久的积累来争取机会。提升学历,提高知识水平仍然是赢得某些机会的方法。
此时此刻,比较理想的计划是:读研,去乡下聘个合同制的老师,边教书边学习,边奉献社会边找回自我。这条路看似不耀眼,就目前考研和当老师的竞争来说,却也并非易事。不要付出汗水的目标,压根就不算目标。先行动,再修正。
新的一年,我又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