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3日 Lee公子文 于深圳
看人(或者媒体)评价一个新产品或者新模式优劣,如果只知说出硬件上、功能上的好处,说不出应用场景和实践效果中的痛点,那都是不实践、无总结、人云亦云的外行人说出来的东西,具不足信。
众筹这个模式从几年前开始出现,到目前也还算是比较新潮的一种购物方式。一直被宣传有诸多优势。
** 宣传的众筹优势有:**
- 能够快速锁定首批目标客户;
- 能够低成本进行市场测试;
- 能够为目标客户定制化生产;
- 能够低成本筹措首批产品的生产成本;
- 免去高昂的市场推广成本;
- 方便与目标客户交流沟通,直接获取反馈。
自己不知不觉已经在京东、淘宝、众筹网等众筹平台购买了很多新鲜玩意儿。但随着多次的众筹购物体验,发现此模式对于消费者而言存在诸多痛点。
痛点一:产品都是第一代,未经完善打磨,设计有缺陷,细节问题很多。
-
痛点二:基本上都是初创团队打造,产品质量在品控、服务态度方面都不理想。尤其是客户多了以后,整体服务质量就产生很大落差,买东西前和买东西后差别很大。
-
痛点三:产品突出“新奇特”,但往往实用性不足,质量参差不齐,设计参差不齐。
-
痛点四:因为都是吸引非专业用户,众筹的页面宣传忽悠的成分特别重。宣传与实物一对照,基本上都会有心理落差,只不过是多和少的区别。
-
痛点五:产品大多是拿众筹客户练手做实验,对于消费者的权益不够尊重。众筹客户完全变成厂家的小白鼠,东西出来很凑合,设计缺陷方面的问题又似乎算不上功能质量问题,没办法退换货,很大概率上买回来就变成垃圾。
-
痛点六:产品从付款到收货,等待的周期特别长(2个月以上都很正常),长期的等待,与差强人意的产品之间,严重价值不对等。
-
痛点七:众筹平台上充斥了很多非常平庸的产品,在众筹平台上浑水摸鱼。而同类产品,同时在淘宝、京东上大量售卖。例如,苹果U盘、无线U盘。
举几个自己遭遇的反面案例:
- 案例一:众筹了一把号称“设计独特、用料考究、伞骨不坏”的雨伞,实际使用中发现伞的衔接处会自动滑落,打伞过程中会突然缩短一截……
- 案例二:众筹了一把超声波牙刷,收到后发现产品平庸无奇,与国际成熟大牌的产品相比差距很大,还苦等了近2个月,完全成了鸡肋玩具……
- 案例三:众筹了一个智能测距仪,结果产品质量不过关,竟然在重要的工作场合意外损坏,直接影响了工作。在与客服的沟通中,对方消极推脱,换货被一拖再拖,至今无法满足我的换货要求……
对于众筹模式,我并不是想一票否决,只是现在发现热情已过,以后面对新事物将会理性很多,也不会轻易向朋友推荐众筹模式或者众筹产品了。
我依然会继续选择众筹购物,不过众筹之前一定先要在淘宝上找找类似的产品(我发现大部分众筹都有同类现成产品)。众筹只会是个人购物的补充,肯定成不了主流。
众筹这个模式会不会把口碑做砸,更关键的还在于淘宝、京东这类众筹大平台的严格管理,一定要提高产品把关的门槛,切实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贵精不贵多,形成创意产品的高地,才能保留客户、良性发展。
真心不希望看到,几年后“众筹”沦为低劣产品套现坑人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