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辽阔的非洲大草原上,生活着近两百万只黄羊,到了旱季为寻找水源,成群成群的黄羊长途迁徙。草原上不仅有草,还有食物链顶端的狼,在狼的眼里,那可以移动的鲜肉,但黄羊擅长奔跑,而且数量太多,真冲到羊群里,狼也会被奔跑的羊群踩死,那只能跟在羊群后面伺机行动。
整体羊群前进,难免有羊脱离群体,跑到边上远离组织,那它就危险了。此时狼就开始单独追逐这只黄羊,其它黄羊也没有能力出来帮助它逃命,最终被狼追上成为囊中之物。
不管是跑得慢掉队了,还是想玩个性,就是要单独玩耍,不合群了,那后果是致命的。这是不合群最粗浅的定义,在群体里至少能找到安全感。
2.
之所以提到黄羊,这是《地球脉动》第一季中的辽阔草原,地球大自然的奇光,活生生的动物世界,其实人就是从动物世界进化过来的。
人体本身的条件并不优越,随便单挑一个食肉动物都不一定干过,但人有智慧,有勤劳的双手懂得合作,懂得语言交流,这是其它动物望尘莫及的。
不过我们个体依然无法抵御野兽的风险,为了抵抗外界的威胁,我们必须学会合作,人自然而然就成了群居的动物。从种群发展到部落,到诸侯,到国家,以及大小不一的各类组织,这些群体都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资本,强大的不是个人,而是背后支撑个人的组织。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共同抵抗“恶劣的自然条件”,抵抗大型的社会竞争。团结就是力量,人多力量大,都是这个道理。在这样的情况下,人注定无法离群索居的过一辈子,写《瓦尔登湖》的梭罗最终还是回到社会群体之中。《月亮和六便士》男主人翁理查德最后离开经营了十七年的家庭,毅然选择离开追逐梦想,过上脱离群体的生活,但也仅限于小说。
这么看,不管人再怎么个性,也不能完全脱离社会群体。
3.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而群体利益之下,众人聚在一起,漫无意识的跟着大家走,那么人都就变成了面孔模糊。如果个人意识觉醒之后,我们该服从集体,还是听从内心的召唤?
儒家文化强调的是以礼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讲究服从社会关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我们得服从集体的安排,家庭的和谐也需要个人的隐忍宽容。在这样的集体主义之下,自然是难以容忍那些非常个性的人,比如聪明的杨修,竹林七贤等,过于个性无法成为社会的主流。
听话就是最好的表现,在学校里要听老师,我们都要同样的校服,上同样的课程,用同样的试卷,连家长的希望都差不多,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稍微有点个性,就会被人视为异类,被同学们嘲笑,对于那些不合群的人,大家都是以怜悯的眼光看他们回来,或者干脆看不顺眼,总那句,你看别人都那样,就你与众不同。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很多需要依赖群体的地方变得越来越少,在传统型组织,我们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上级,这个上级可能是国家,也可能是某个领导,为了维护整个组织的稳定,他们都希望大家能够安分守己,做个听话的下属,这样便于管理,而对于有个性的人,他们无力应付,只能让它们一边晾着,下面堆积一些面孔模糊都差不多一样平庸的人,稍微有人表现得异常,超过自己,就会借机嘲讽,打压。
当然集体主义的好处在于,我们有太多和自己一样的人,做什么都会有归属感,那样有伴玩耍的快乐来的更容易一些,世俗的生活也来的更容易些,而对于那些不合群的人在他们眼里,肯定是个悲剧,殊不知,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谁的快乐谁知道。
人情的疏离,使得金钱变的纯粹而有用,能够用金钱解决的问题,就不要动用人情,这样在足够的金钱支持下,我们完全可以离开熟悉的群体,在商业社会里寻求自己的个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们的价值不再取决于单个领导,而且是大众的喜好。
互联网时代使得集体的概念变得模糊,也鼓励人们解放自己的个性,活出不一样的自己。这也是时代的进步,社会价值观多元化,也是必然的趋势。当然这也社会发展的福利,进步的象征。
不合群,很可怕吗?恭喜你,你的自我意识已经在觉醒了, 那就按自己希望的方式走下去吧!一人的独特价值,总比集体的平庸来得精彩。
文昌 北京 微信号:changchang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