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里说:“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的人记得。”
每次回忆童年,总感觉心事重重,虽然不是在那战火弥漫的时代,但现实的悲惨却远比在电视剧里看到的要多得多。
但反着一想,生活也并不是毫无希望的,那时的自己不也是坚持下来了吗?不过,到底说来,童年还是美好的。
01 天真烂漫,目标明确
农村长大的孩子,身上总有一股傲气。漫山遍野,就是自己的舞台,上山打鸟,下河捉鱼,一年四季,跟随着山中的味道到处寻觅,知道哪里有猕猴桃,哪有板栗,知道什么时候甜高粱要熟了,枇杷可以吃了。
小时候,自己的目标总是很明确,每天就想着早点回家,干完活,然后就可以撒开腿丫子,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要是时间太晚了,不幸被哪个大人抓到,可能也就是被他目送回家,毕竟天也快黑了,屋顶也冒出了袅袅炊烟。
说不定回去后,还能往灶火中放个地瓜什么的,那一烤熟,满屋子都是香味。
就像《小淘气尼古拉绝版故事》书中所描述的,有次,全班一起捏橡皮泥,尼古拉捏了个兔子,得了第一名,回家后,兴致勃勃的邀请妈妈和爸爸看,没想到他们都没有好好看,还闹了不愉快。
孩子,只是想在家人那里讨个喜欢,能够被称赞,但现实却是,家人吝啬自己的鼓励,仿佛就怕夸了他,他会不听话一般。
02 有啥说啥,不怕事
很小的时候,我就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他们待我极好,会把所有的好吃的都留给我,会宠着我,现在回想起来,感觉溺爱过分了,不过,却让我度过了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
那年,我父母回来,想跟我好好相处,也是想把我带到外地去上学。
没想到我来了句:“你们是谁?我不要爸爸妈妈,我只要爷爷奶奶,我不去外地。”
电影《四平警事之尖峰时刻》中,张浩从狱中出来,对孩子说自己在非洲铁路,但孩子的心思最为敏锐,后面的一幕对话中道出了孩子的心声:
“我不想每天担惊受怕,我害怕见到你,你一次次的骗我,你给了我希望又让我失望。”
孩子说出的话,很可能是自己都未曾有想过的问题,有些东西,不是孩子不知道,知道他们没说出口罢了,不要把孩子当成什么都不懂的人,遇事多和孩子商量,或许能够收获更多的好感。
03 割舍不掉的,是情
孩子总归是在长大,而童年的自己却希望能够慢些,慢些,再慢些。
陪伴爷爷奶奶的时间能够过得慢些,“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他们对自己的好,感觉今生今世都报答不完。
被父母带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感觉在那,我无依无靠,每次打通家乡的电话,总是希望时间能够慢些,慢些。
每次能够回家过年,即使坐上三天两夜的汽车,头晕、呕吐不断,后面还需要走上个把小时,累得筋疲力尽,但仍然很盼望归家,渴望那时的时间能够慢些,慢些,再慢些。
童年割舍不掉的,是情,既有对老屋的想念,一出门就是一年的光景,又有对长辈的思念,记忆中被刻下永久的烙印,而那思念却是随着时间,愈来愈烈。
写在最后
在那个天真浪漫的时刻,我发现,原来自己是最澄澈的,没有经历过世俗的纷扰,没有过生离死别的痛苦,有的只是房前的那一片竹林,屋后的那一片山林,布满了我与小伙伴们所有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