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17社会因素

题目:社会因素是如何影响个人做决策的

          人本质上是具有社会性的,故很容易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即使独自决策,我们也会根据别人将会做何评价的预期,所以,当我们做决策和判断时,必须把社会因素考虑进去。

        故本文谈的是哪些社会因素会影响我们做决策和判断,以及他们是如何影响的。

一、社会易化

定义:

         对于简单的、熟练的行为,有旁观者在会做得更好(促进效应),而对于复杂的、还没掌握的行为,有旁观者在则表现得没那么好(损害效应)。

          后续研究表明,不论旁观者在不在,只要当事人预期自己的行为会受到别人评价,也会有类似的表现。

我的思考

            难道是因为期待赞赏,害怕批评的心理吗?

举例:

           例1:当众演讲,大部分人会因为这技能没掌握好,而出现紧张、卡壳、忘词等现象,但是私底下却能将演讲词背的滚瓜烂熟。

           例2:不善言谈的人,在大家面前可能是讷言讷语,但是在家人面前却是十分善于言谈的。

二、社会性懈怠

定义:

              当群体的一员做一件事情时,不会像自己独立完成时那么努力。

原因:

             在群体中时,不像个体那样能感受到努力和结果之间的关系。

举例:   

          例1:一个和尚担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例2:如果职责不明,那么几个人工作时,容易浑水摸鱼。

            例3:按件计酬比按小时计酬的效率高,虽然它有追求速度不追求质量的弊病。

三、旁观者干预

定义:

             当有旁观者时,人们被抑制住一些本想要干预某件事的想法;当没有旁观者时,人们很可能就去干预某件事。只有这个现象只有9岁以下的孩子能避免旁观者导致的抑制作用。

原因:

             群体分散责任,而个体承担全部责任。

举例:

             例1:法不责众

             例2:某些建筑的要求记录主要负责人的名字

              例3:沉默的大多数

四、社会比较理论

定义:

                在面临选择时,人们更愿意和自己观点和能力相似的人进行比较。

原因:

               1、人们具有评价自己的能力水平和自身观点是否恰当的需要;

               2、且在缺乏客观、非社会性标准时,人们会和别人做比较。

常见的表现:

             1、从相似的人那边获取行动的线索。

             2、社会性痛觉丧失:如果对方能更忍受痛楚,那么自己的痛觉感受没那么强

举例:

            例1:如果你比别人优秀一点点,那么很容易遭嫉妒,但是如果优秀一大截,则不易遭嫉妒。

             例2: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五、从众

定义:

             多数人的意见足以引起从众行为。在实验中,1/4-1/3的人从不从众;15%的人平均从众所有行为的3/4;平均下来,所有人做了1/3的从众行为 。

原因:

             1、信息压力,大部分人以为群体正确的概率比个人大。

             2、规范压力,害怕成为少数者而遭孤立。

我的思考:

               1、此处的从众是从众本身是错误的行为,如果是正确的行为,数据不只这么点。

                2、此处测试的西方国家,西方是基本上是个人主义社会;而我们国家是集体主义社会,还特别是我们大部分人都还是小农经济的思想,所以我们从众行为绝对比西方测试要多很多。

 举例:

                 例1:指鹿为马

                 例2:很多同妻的悲惨遭遇,是因为那些同志从众主流结婚呀。

六、少数派的影响

定义:

                  当少数人的建议保持一致性且自信时,能对群体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这个少数派是从多数人的群体中投奔过来时,产生的影响将更大。(一致性+自信+背叛)

原因:

                一致性>摇摆不定;自信>不自信;从多数人中背叛的人的影响力>始终在少数群体的人

举例:

                  例1:领导者的领导行为

                  例2:创新的扩散

                   例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党的建立

七、群体盲思

定义:

                  在群体决策中,为了维护凝聚力和和谐时,群体的思考能力、事实和道德判断能力退化的现象。

原因:

                  当群体具有凝聚力且不受外界影响时,群体忠诚和群体压力会导致群体盲思。

群体盲思8个普遍特征

              1、无懈可击的错觉

              2、忽略警告或将其合理化

              3、对群体固有的道德观深信不疑

             4、对其他建议者充满刻板印象,认为要么太邪恶,要么太弱或太蠢

             5、少数派会倍感压力,如被反击或冷嘲热讽

             6、全体意见一致的错觉

            7、自我省察,即如果自己意见和群体不一致,省察自己是否错了

             8、精神保护,即使群体远离任何破坏群体良好感觉的信息。

如何避免群体盲思

             1、群体领导应该明确鼓励不同的意见和批评

             2、群体领导应该一开始就避免表明个人偏好

              3、与其他群体或其他领导一起考虑同一问题

               4、群体成员应该与受信赖的同事定期对群体进行审议,并向群体报告讨论的内容

               5、群体应该要求群体外的专家或同事参加群体的会议,并鼓励他们挑战群体的一致意见

           最好的办法是任何某个群体成员充当批评者的角色

举例:

              例1:六项思考帽

               例2:古代帝王都是不先表态的

               例3:集体主义社会比个人主义社会更容易犯

后记:本文内容来源于《决策和判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本书涉及从众、宣传、认知、偏见、攻击性、情感等诸多方面。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而重要的现象,本书提供了科学的...
    pu爸阅读 5,083评论 0 1
  • 所有人都是在与他人互动中度过绝大部分光阴的,被他人影响着,也影响着他人,因为他人而高兴、快乐、伤心、愤怒。 从众 ...
    儒家大弟子阅读 6,528评论 0 0
  • 作者: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艾略特·阿伦森,他是美国心理学会110年历史上唯一一位获得杰出著作奖(1975年)、杰出教学...
    河马先森阅读 4,446评论 0 0
  • 第一课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关键词: 社会心理学,群体思维,从众 要点: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影响的一门学科,社会影...
    张杏阅读 6,923评论 0 0
  • 推荐指数: 6.0 书籍主旨关键词:特权、焦点、注意力、语言联想、情景联想 观点: 1.统计学现在叫数据分析,社会...
    Jenaral阅读 11,001评论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