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亲子/育儿/ACD青少年生涯教育
提到“青春期”这个词,经历过的家长可能多数产生恐惧,未经历的家长会因此产生提前焦虑。“青春期”的孩子真的有这么可怕吗?作为家长的你,真的需要判断到底是外界环境让你产生的心理恐惧?还是自己根本就不了解“青春期”?请各位家长尝试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青春期”?
2、“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内心是什么样子的?
3、“青春期”这个阶段对孩子来说,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好?
有些家长看到这些问题可能会一头雾水,莫名其妙,我为什么要了解这些?试问各位家长,对待孩子的教育上,大家都懂得因材施教。那如何教育和引导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势必需要先了解这个阶段的孩子到底是什么样的?会产生什么问题?只有对孩子有更全面的了解和理解之后,家长才能在这个问题上“因材施教”,
01 认识“青春期”
“青春期”也被称之为青少年期,年龄处于11,12-18岁的孩子,是从童年向成年的过渡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会出现心理层面的第二反抗期。第二反抗期的孩子,主要在寻求“自我”的概念,例如:我喜欢什么?我不喜欢什么!我喜欢什么样的人?我不喜欢什么的人!孩子在这个阶段,会逐渐思考关于“我”的很多问题。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来寻求内心与外界的答案,从而获得对自我的认同感(我是什么样的人?)和辨别感(我不是什么样的人!)。这些问题的思考,往往不会一蹴而就,而是一个起起伏伏的过程。伴随心理问题的同时,也会有生化性。就像是大家理解“更年期”一样,孩子在这个阶段会因此产生烦躁感。所以,父母才会突然觉得孩子怎么总是顶嘴?突然就不听话了呢?
虽然,孩子在寻同自我概念时,总是想挑战权威去证明和表达自己已经长大了、成人了(第二性征出现),但因为他们还不具备成年人的认知和能力,也因此无法做到对外在事物的准确判断和有效选择。孩子想自我实现,刷存在感和价值感,同时,又希望被理解,渴望被关注和爱。孩子既想独立,又希望有一个可以依赖的港湾。所以,在“青春期”的孩子,是一个“矛盾体”、“纠结体”。
那在了解了“青春期”的概念和孩子在这个阶段的内在与外在表现后,家长们可以做的就是在理解他们的基础上,改掉之前的控制和唠叨。让孩子自己去探究,家长能做的就是一座可以让他们依靠的山。
02 到底什么是“自我概念”?
请各位家长用一段话描述,你是谁?可能很多家长无法准确描述“我是谁”,很哲学的一个问题。自我的形成,源于你的过去、当下和对未来的期望。当一个人无法立足当下,就无法放眼未来;无法放眼未来,就无法立足当下。在孩子青少年阶段,正是对“自我”这个问题的考究,也就是建立对自我认同的过程。
很多高中生,在选择文理或高考时,不知道自己该如何选择。当你问他说: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啊?他会答:不知道。你问:那你擅长做什么事呢?他也回答:不知道。这种孩子,是典型的在青少年阶段,自我同一感没有建立好。那什么是自我同一感?跟“自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美国著名精神分析大师埃里克森的新精神分析理论中,提出了人的心理问题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同时受到环境、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和作用的。结合这个理论,他提出了人的一生可以分成如下图示的八个阶段即人格发展八段论。
在这八个阶段中,对应的青少年期(12-18年)也是“青春期”提出形成角色的同一性。所谓自我同一性是指:
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合与适应之感,是个体寻求内在一致性连续性的能力,是对“我是谁”、“我将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我如何适应社会”等问题的主观感受和意识。在这个阶段,会结合人生前四个阶段的工作,来辅助孩子思考“我是谁”等自我概念的问题。
那这个阶段的问题无法通过自己获得时,埃里克森也在理论中提出了“合法延缓期”的概念。也就是当孩子觉得没有能力持久的承担义务,感到要做出的决断太多太快,就可以“暂停”这个时期,延缓承担这个阶段的义务。可以停下来通过不断的探索,慢慢感受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从而,建立“我”认同的结果。
03 如何帮助孩子了解“他是谁”?
在1966年,玛西亚从同一性概念的行为层面出发,将个体自我同一性的建立过程理解为:
个体对人生中很多有重要意义并具有决定性作用的领域,经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做出最终抉择的过程,是确立自己的目标、信仰、价值观的过程,也是个体付出时间、精力和意志力来认识自己、实现自我并达到某一目标的过程。
现代教育理念中,之所以出现众多的青春期叛逆孩子,最大的问题在于,在本应该探索和体验的阶段,用来去学习文化课。而当孩子没顺利度过这个阶段之后,就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玛西亚根据同一性概念,把自我同一性发展问题分成了四类。
• 同一性获得(identity-achievement):
经历了探索并形成了明确的承诺;处于这一状态的个体已经经历并解决了同一性危机,在这一过程中个体积极去探索、思考,深入认识自己,明确了自己的目标、信仰和价值观。这是一种最成熟、最高级的同一性状态;
• 同一性延缓(identity-moratorium):
正在经历探索,但尚未形成承诺。处于这一状态的个体正在经历同一性危机,个体积极地思考各种可能的选择,积极地进行自我投入,但还没有达到最终的承诺;
• 同一性早闭(identity-foreclosure):
还未经历探索就形成了承诺,这些信念多来自于父母或传统观念;处于这一状态的个体没有经历探索阶段就直接对一定的目标、价值观形成了承诺,即没有经历同一性危机,通常这些承诺反映的是父母或权威人物的希望和要求,而并非个体自身的愿望;
• 同一性扩散(identity-diffusion):
未探索也没有形成承诺。处于这一状态的个体既没有形成承诺也不主动寻求形成承诺,个体没有经历过探索阶段或者是处于同一性危机之中却不能很好的解决,他们对自己不了解,对生活缺乏规划和目标,处于茫然状态。这是一种最不成熟、最低级的同一性状态。同一性理论研究得出,在青少年阶段:
两个核心任务:
探索和投入,当二者缺少一个,就会造成青少年在该阶段的心理发展问题。
一个核心流程:
通过探索,产生反思,通过反思进行有效持续的投入。
写在最后------------------------------------------------
正所谓,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长。问题家长都缺少对问题的认知,只有认知层面的提升,才能对孩子有更深的了解,应对孩子情绪、行为背后的问题才能有更适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这篇文章,对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征及对应问题,还有如何帮助孩子过度青春期进行了科普,下章将继续科普从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到生涯的角度,该承担哪些任务?才能让孩子学的好,快乐的成长呢?
下篇文章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