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要强迫“静下来”
如果你一开始就觉得“安静得难受”“越坐越焦虑”,这其实很正常!
建议:从“引导词”入手,比如听正念冥想音频、做身体扫描或正念行走,比直接打坐更温和有效。
2️⃣ 不是“放空”思维,而是“觉察”思维
很多人以为正念要“清空脑袋”,结果一思绪飘动就以为自己失败了。
正确做法:发现自己走神了 → 觉察到 → 温柔地把注意力拉回来(比如回到呼吸上)→ 这就已经是在练习了!
3️⃣ 情绪若太强烈,可以暂停或切换方式
如果你在练习中情绪突然爆发,比如开始哭泣、焦虑加剧,不要硬撑。
🔁可以:
暂停练习,起来走动,做几次深呼吸;
换一种更有“容器感”的方式,例如跟着引导练习,或者先练“正念呼吸”而非“正念观察情绪”。
4️⃣ 每次练习时间不用长
刚开始建议每次3~5分钟即可,比拼时间更重要的是“持续性”。
5️⃣ 温柔看待自己的进展
你不会一夜之间变得超级平静。正念是一种**“对当下体验保持不评判的接纳”**的练习,不评判,也包括对自己练得“好不好”的看法。
适合初学者的推荐做法:
听3~5分钟正念呼吸引导音频(推荐app如:静观·正念空间、Insight Timer、Smiling Mind)
正念行走:走路时默念“抬脚—移动—落地”
正念吃饭/洗澡/喝水:专注当下感官体验,不刷手机
小总结:
情绪大的时候更要小心练习正念的“强度”,就像受伤后不适合剧烈运动一样。正念不是硬撑,而是练习温柔地与自己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