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的“难得糊涂”,被很多人挂在墙上,附庸风雅也罢,喟叹人生也罢,我想很多时候大概都只是劝慰自己而已,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糊涂”呢?其实,能通晓“难得糊涂”的人,就是“活得明白”的人。
郑板桥就是一个活得明白的人。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四十岁之前虽生活清贫,但落得个闲散自在;四十岁后考中举人,接着考中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为政期间清正廉明赈灾佑民,政绩显著。自题“难得糊涂”,但自己行事却丝毫不糊涂。不媚俗,不谄上,不贪吝,不自矜。六十一岁因为民请赈而得罪大吏,愤而辞官,过起了闲云野鹤的生活。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居“扬州八怪”之首。扬州画家李鳝评价他: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
郑板桥不仅是为官活得明白,为民亦是活得通透。
郑板桥晚年卖画,不像历来文人画家那样犹抱琵琶半遮面。既然已经迈进市场,索性大大方方。他制定《板桥润格》,成为中国画家明码标价卖画的第一人。
“大幅6两,中幅4两,小幅2两,条幅对联1两,扇子斗方5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还在最后附了一首诗:“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明明是俗不可耐的事,但出诸板桥,反觉其俗得分外可爱,率真,通透。
时至今日,人情世故之复杂远超历代。在这个充斥着金钱和物欲的充满铜锈味的时代,做人就更难得糊涂,更难活得明白。
儒家推崇的“仁义礼智信”,仅仅成了课堂上的回音,父子兄弟之间,孝悌之义日远;朋友同事之间,信义二字日疏。我们来到了一个信仰危机,亲情危机,友情危机的时代。
人生没有信仰,所有的追求都没有了目标。我们就被俗世裹挟着,随波逐流。或许也是衣食无忧,但是在某一个难眠的夜晚,清点自己的精神世界时,就会觉得生命的意义是虚无的。你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能活成什么样?
所以我们要有自己的精神追求。这些追求会让我们在生活的起起伏伏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帮助我们度过晦暗的时期。让自己活得明白。
“难得糊涂”是有大智慧的境界。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升迁晋级,名利诱惑,总会搅扰你的心神。这四个字教我们豁达随缘,不钻牛角尖。
孔子说“四十不惑”。年轻时,眼里不揉沙子,不会装“糊涂”,不懂“糊涂”。不惑之后,人生的阅历才能让人感叹“难得糊涂”。这时候的人,是活得越来越舒坦的。也是越活越明白的人。
有所为,有所不为。郑板桥用“难得糊涂”四个字,告诉我们生活糊涂不得,要活得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