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底到2015年,突然智能家居火热起来。各种各样的家电,纷纷挂出了“智能”的字样。连一个水壶都要挂个智能二字,仿佛喝了它烧的水,能获益多多。仔细看下大多数智能都是把原来的遥控器搬到了手机上,革了遥控器的命。有少部分走在前头的厂商,开始加上了一些对用户数据的处理服务,家电或者其他设备开始做一些根据用户习惯、环境场景而形成的自动化的东西。
对于智能的考虑,厂商有各自的情况。一类是传统制造业的中小厂商,他们原本依靠低人力成本和价格战等手段存活,在这个“智能化”的浪潮下,先开始遥控器革命!考虑的是先活下来。在智能家居的市场上,牢牢站稳长尾的地方。接着是传统制造业的大厂商,在行业中犹如泰山北斗,他们不光是要赶上潮流,也要引领潮流。赶上潮流对他们来说轻而易举,几百台冰箱的钱,搞一个app一个服务端绰绰有余,遥控器轻而易举的下岗了。但是随着深入发现,遥控器革命成功后,继续努力找不到方向了。手机遥控设备看起来很cool,但是面对硬的屏幕按下去的感觉,怎么都比传统遥控器按着差点;通过app可以做一些远程控制,定时预约的功能,仅此而已。玩几天新鲜过了,能干点啥?看着国外NEST很火,但是背后要做的“智能”是什么,都不知道,不过他们没有放弃继续摸索。还有就是创业者,有着很好的想法和专业技能对于用户体验以及互联网的玩法都很熟悉。但是产品在光鲜的外壳下,硬件质量或者供应链都有点力不从心。虽然都是一些有想法的产品,但是最终给到用户的还是不尽如人意。创业者的生存压力、对产品的理想、市场的现实交织在一起,这部分很多都是带着锁链跳舞。
而广大消费者,对智能家居态度暧昧。知乎上有一个评价智能家居就是“有房的Geek”需要智能家居。虽然有点片面,但是现实就是如此的残酷。消费者购买往往是受冲动行为以及口碑效应这两个因素影响。前面的遥控器革命,就让很多消费者冲动了,但是长久用下来也不过如此,然后口碑效应下,对于智能的产品就理性的多了。而真的对此锲而不舍的,只有Geek们,而且家居必须有房子才能承载,所以接受的面更窄了。
在国外红火的产品,在国内还有水土不服的问题。NEST就是典型一个例子。国内的居住普遍以公寓为主,没有很大的面积同时也很少会对温度有很精准的控制,冷了穿衣热了开空调。国外的优秀产品到了国内,本土化的问题将大大超过产品本身的质量和价值。
智能家居走的路,是从点到面的过程。需要一个能在家庭中站稳脚跟的产品或者类似小米家庭套装那样低成本的产品去帮助人们激发对智能家居的需求,知道“智能”对我是有用的。让大家知道除了能让手机做遥控器,还有更多的事情可以做。随着优秀产品的增多,家里也有了越来越多的“智能”家电和家居产品,那么随后就是连接这些产品,让人能生活在整个智能的环境中。举一个简单的场景:起床闹钟响不是光有闹钟,窗帘会自动打开,用阳光唤醒人,接着房间灯光会调节到适宜亮度,衣柜根据季节、天气、潮流提供穿衣搭配建议并把建议的衣服找出来,厨房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饮食习惯、食材质量准备好早餐……人起床后,可以悠闲的听着音乐洗漱,然后早餐在稍后送上,吃完后更衣出门上班,悠闲的一天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