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我亲身经历的小故事。
13岁时候的我,还是一个毫无社会阅历的小女孩。一天逛街时,有个二十几岁的男生突然塞了一把小扇子给我,并解释说是免费送给我的。
我当时觉得既然是免费送的,价值也不高,拒绝人家也不好意思,便好意接受了。
结果当我继续逛街时,他却像牛皮糖一样跟着我并介绍起了他家的护肤产品,并说现在活动特价9.9元便可以体验一次。
年轻时候的小女孩毕竟脸皮薄,接受了人家的免费礼物,终归有点不好意思拒绝别人的请求,想着不就9块9嘛,于是便答应去体验护肤。
结果如大家所料,护肤过程中他们不断给我推荐各种产品,并使用了其他不在预算内的产品,最终我花了上百元才仓皇结束了这次护肤体验。
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了这些商家的套路,只要你接受了他们送的“免费”礼物,他们就会让你付出相应的代价。
很多年后,我又陆陆续续遇到过几次同样的情况,后来只要看到有人在免费发礼品,我就远远躲开了。
今天在阅读罗伯特.西奥迪尼的《影响力》中关于“互惠原理”一章时,我突然明白了,是什么让我们明明不喜欢商家的产品推销,仍然会硬着头皮答应对方的请求呢?
01
所谓互惠原理,就是如果一个人给了你一些好处,你心里便会产生亏欠感,并想要尽力回报对方。
即便这个人很讨厌、不受欢迎,但只要对方先给我们施了点小恩小惠,就算是不请自来的好处,只要我们接下了,就会产生亏欠感,就能提高我们照着其要求做的概率。
比如我的经历中,我接受了商家送的扇子,等他再和我提出做9.9元的护肤体验时,我竟会觉得如果拒绝对方是件为难的事情,从而导致我愿意花这9.9元去消除我心里的亏欠感。
生活中这种互惠原理的应用比比皆是,比如商场提供的免费品尝,当你试用了某样产品,销售员立刻会推销这款产品有多好,这时候只要你觉得产品在接受范围内,多多少少会买一些;
淘宝上的空气净化器等产品免费试用,某些群体要求你捐款前都先送给你一根手绳等等,都是利用了互惠原理。
02
假设你正在逛街,突然有个卖水果的老人家问你要不要买点水果,她说“樱桃50元一斤”,你本身对水果没什么兴趣,这种时候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拒绝。
这时如果她说,“要不要买点橙子,5块钱一斤”。这时候除非你不喜欢吃橙子,不然你多少也会买一点。
这就是互惠原理中的“拒绝—后撤术”,通常是指如果你想让我答应你的某个请求,你可以先和我提一个更大的请求(如“樱桃50元一斤”),这个请求我一般会拒绝。
这时候你可以再和我提一个较小的请求(如“橙子5元一斤”),即你真正的请求。这时候我会把你第二个请求当成是你对我的让步,而我也会觉得我需要对你让步,就会顺从你的第二个要求。
就像上面例子,你本身对水果没有兴趣,老人家让你买50块的樱桃,价格太贵,你肯定拒绝;但她让步后请求你买5块钱的橙子,这个价格相对比之下就比较能接受,且她已经让步了(施与恩惠),即使你一开始并没有想要买水果,也会顺从要求买一点。
03
《影响力》中说:“在互惠原理中,最初让人产生亏欠感的行为,以及缓解亏欠感的回报行为,都可以由最初的发起者选择,这样一来,那些打定主意要利用互惠原理的人就能轻易操纵我们,让我们完成一种不公平的交换。”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拒绝互惠原理在我们身上产生的巨大作用了?
你只需要在心理重新下定义就行了,别人给你的礼物并不是礼物,只是一种销售手法,一旦完成了心理上的转换,你就不会觉得有回报的压力了。
善意自然应当以善意回报,可对销售策略却没有这个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