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太关注娱乐圏的事情,但有些娱乐焦点新闻的舆评很不靠谱,忍不住想多句嘴。
范冰冰获“国家精神造就者”奖,貌似遭崔永元老师微博调侃为“一个真敢领,一个真敢发”,引发舆论热议。崔永元最近又曝《手机2》演员片酬合约,疑似范冰冰的千万片酬及崔永元“你不用表演,你是真烂”的微评再度引发网评热潮。
如果没有记错,范冰冰应该是第二次获得“国家精神造就者”奖,上一次是在2010年。
“国家精神造就者”奖是奔驰公司AMG品牌与《生活》月刊联办的年度盛典。企业出资与传媒合作举办年度颁奖盛典,不外乎两个价值诉求。一是宣传企业的品牌和企业文化,二是试图引领时尚文化。我猜自2007年至今历年获奖的几十人应该都是奔驰AMG的用户,又都是名人,所以评奖的倾向性不言而喻。范冰冰两度获奖,或许缘于她对奔驰AMG品牌的代言和推广作用,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奔驰弄了个“国家精神造就者”的名头,有点大。但如果考虑奔驰举办这种活动倡导“意志,力量,梦想”的主题,似乎也没什么不可以。范冰冰一介平民女子,成名立万,没有“意志,力量,梦想”似乎也说不过去不是么?
至于片酬千万,这其实要考虑文化产业的特点。文化产业是产业,有市场,有票房,有暴利,于是有高片酬,也没什么不合道理。范冰冰烂不烂,要看票房高不高,能否为投资人赚到更多的钱。这是用商业眼光看问题。
当然,文化产业是卖文化的产业。卖文化其实不是件容易事,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其实都有市场,但关键看你怎么运作。文化应该值钱,但受众埋单与否往往取决于文化的传播者而非文化本身。范冰冰片酬高未必代表她文化高,但一定代表她传播文化的力量、效率和效益。这叫用文化的眼光看问题。
我的文化水平肯定比范冰冰高,但我的文化传播力肯定不如范冰冰。我网上讲一次课的打赏收益只有千把块钱,我能因此而骂这世道不公平么?恐怕我至少得承认我的“意志,力量,梦想”不如人家对吧?
文化产业之所以叫文化产业,就是要借产业的市场力量推动文化传播,反之,亦要以文化的传播力推动产业化的价值变现。文化产业化,产业卖文化,这叫经济学的眼光。
文化不能也不应该一文不值,文化产业的兴衰代表一个社会的进步程度。中国的文化产业与美国相比还差得太远。没有范冰冰也应该有李冰冰或王冰冰从事这个行业,片酬越高说明产业越兴旺。如果片酬跟卖白菜的价格一样,这文化未免也太不值钱了。
有人拿科学家与范冰冰比报酬,这其实很好笑。范冰冰的票房动辄多少亿,你科学家的票房在哪?芯片造出来才有票房,不能搞反了。更何况,这些年来,造芯片的“科学家”们并没少忽悠钱,或许比范冰冰挣的更多,芯片在哪呢?
我很敬重崔永元老师,但这件事上不认同他。
甪常识看问题,别被愤懑蒙蔽了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