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秋天来临,千万落叶的脉络开始显现,它们干枯,突兀,就像老人手上隆起的静脉,默默诉说着时日所剩无多。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国企改制,千万工人下岗。曾经收入稳定,在婚恋市场上抢手无比的国企工人们,从楼顶跌落尘埃。虽然随着时间国企工人是在下降,但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一天会来的这么突然而又决绝。
《钢的琴》讲的就是这个特殊时期的故事。
上世纪90年代初,东北某重工业城市。原钢厂工人陈桂林(王千源 饰)在下岗后,独自拉起了一支乐队,终日奔波在婚丧嫁娶、店铺开业的营生之中,生活勉强维持。他的妻子小菊(张申英 饰)离家出走,转投有钱的假药商人怀抱。如今小菊光鲜回归,不仅要与桂林离婚,还要争夺独生女小元的抚养权。桂林慨叹自己失败的命运,于是一心要将女儿培养成钢琴家。为了得到女儿,他四处筹措买钢琴的钱,甚至和女友淑娴(秦海璐 饰)以及当年钢厂的好哥们夜入学校偷钢琴。
他们坐着屠夫朋友的猪肉火车,一路唱着歌去偷钢琴,把猪腿当做麦克风,似乎是去做一件大事。结果被发现,害得学校做保安的朋友丢了工作。
陈桂林没有办法,去求工厂流学苏联的工程师,求到了图纸。没错,他决定跟乐队的朋友们一起做一架钢的琴。
他用以前生产时的口号煽动朋友们,朋友跟他一起去行动,宛如是在做一件最后可以体现他们价值的大事,是对过去激昂日子的怀念,也是对现在某种程度上的救赎,更是在未来可以回忆的一次壮举,祭奠了他们的这段人生。
在建造的过程中,工程师被警察带走。一直跟着他的女友淑娴也被他的言语伤害,准备离开,跟他哥们抗美在一起。恋人离开,兄弟反目。
这些最后还是归于平静,钢琴做好了。女儿也要走了,临走前女儿问弹首什么曲子。陈桂林说:来首简单点的吧。
这个故事最终结束了,就像那个时期最后也会被人淡忘一样。这部2011年的电影,最终票房656.95万。叫好不叫座。
或许是因为那段时期过去太久,或许是我们去电影院希望看不那么沉重的片子,或许是生活本身无奈与无力太多。
但是:
这些奖项无疑是对这部电影最好的肯定,虽然票房失败,但是艺术价值已经被肯定。
不知道导演在看到最终票房的时候,与陈桂林他们看着曾经代表辉煌的大烟囱被爆破时的感想是不是有些相似。
本身作为一个来自东北的九零后,跟很多年轻人一样在外工作。老工业基地振兴,从我小学一直振兴到大学毕业开始工作。
九十年代下岗潮,只剩我记忆里爷爷提起时的一句脏话,还有春晚里某位文工团将军的台词:我不下岗谁下岗,某长发歌手的: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东北的年轻人们开始远走他乡,北上广深杭等等。家乡只剩下春节时几天年假时与家人的短暂相处,伴着越来越稀薄的年味。
记得有个歌手叫曲婉婷,在加拿大,读艺术专业,跟加拿大市长谈恋爱。她说她很爱她妈妈,她妈妈很伟大。
真他妈伟大!那个挪用动迁跟下岗补偿款的“伟大”妈妈。用数千落叶燃起火堆,照亮自己亲人的光辉前程。
也许是承担了太多沉重的东西,又没有途径去发声反抗。东北喜剧人层出不穷。
有艺术家说过:喜剧的内核其实是悲剧。
也许是苦寒之地的寒风吹起的突如其来,那些闯关东移民的后代,练就了一种豁达的态度。制度环境跟人文,影响了所有人。有些人粗鲁吝啬爱吹逼,有些人变得敏感自卑又不愿放弃努力,有些人豁达拼搏藏起忧郁。
其实也不止东北,看着所有地区,所有同胞,都是负重前行。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人,他们平凡而又努力的活着。
不屈的灵魂,值得被赞颂。
有位作家说,她不希望孩子飞黄腾达,哪怕做个英雄路过时在边上鼓掌的平凡人就好。
但是我觉得,每个人都是主角,没有人应该被损害,我们去做一台钢的琴,为自己所爱的人。